《七律·长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说到毛泽东,他一生写过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长征胜利后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注意七律后面这一点是间隔号,读的时候要适当停顿,一起来(生齐读课题)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有七个字,所以题目中有七律二字。一起读。(生再读课题)打开课文,自由的读读诗,把诗句读通顺,把生字字音读准,读后再看看注释和资料袋。师:谁能够连起来读这首诗。指生读,“磅”读成“bang”师:有一个音读得不是很好,其他都读得不错生1::“岭”师:老师告诉你,“五”和“岭”都是第三声,连在一起读—wúlǐng,一起读(生齐读“五岭”)好,还有没有提醒的生2:“磅礴”的磅读错了师:对,pángbó,我们最近学习的课文当中《两个铁球同时着落》中它读bàng,这是一个多音字,一齐读。请你再读这行(请读错的学生再读这一行)师:注意刚才提醒的字音,我们一齐来读(生一起读整首诗)读得不错,大家读起来琅琅上口,它有一个秘密,你们看(把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点红),出示音节发现了什么?生:“难、闲、丸、暖、颜”它们押韵。师:押韵都知道,真不错。你看,“难、闲、丸、暖、颜”它们的音节中都有“an”,读起来就富有韵味,谁能读出这种韵味(指生读)师:很有味道了,不过这个词还要提醒一下,读wǔlǐng,再读(五岭)诗读准了,我们来看诗中这三个生字,注意这个“涯”,里面是两个土,在生字表下面的方格中认认真真地写一遍。注意“岷”字的山要适当的往上靠一点,这样才会更美观。师:读了几遍了,那么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呢?听老师读,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师范读)生:写的是红军长征师:怎样长征呢?生:红军长征非常的艰难万险师:最后呢?生:最后取得了胜利。师:谁能连起来说说?生:写了红军长征非常的艰苦卓绝,但最后还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师:真了不起,毛泽东如此凝练的一首诗,用如此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了。那么哪句诗直接写出了红军克服困难呢?把它划出来。生:应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老师也看到很多同学划了这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读读这句诗,哪个词理解起来有难度?生:闲师:“闲”是一个字,哪个词?生:只等闲师:应该是“等闲”。“等闲”这个词确实难理解,“闲”在字典中有这几种意思(出示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应该选则哪一种
生:选1师:对的,平常,平平常常。那“只等闲”呢?又该怎么理解呢?生:也是平平常常的。师:红军把什么只不过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呢?谁能把整句话连起来说说生:红军把万水千山看成平平常常的,不怕困难师:经历万水千山只当作是平常事,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在诗中圈一圈,把山、水圈出来生1:五岭、乌蒙师:(出示地图),同学们看,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五岭是五座山的总称,它横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个城市,乌蒙在贵州,海拔四千多千米。你还看到哪些山水?生2:岷山师:终年积雪。还有吗?水呢?生3:金沙师:这里指金沙江,金沙江在贵州省,水流湍急。生4:大渡桥师:那是一座桥,大渡河上的桥,这座桥叫卢定桥。这首诗选择了长征途中的这样五处山水,那么万水千山仅仅指这五处山水吗吗?有多少呢?生:千千万万师:诗中还告诉我们有多少呢?我们可以读读资料袋。生1:红军还爬过大草地生2:因为被围剿才进行长征生3:行程约两万五千里生4:红军与1935年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顺利会师师: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生:1934年10月师:整整一年。同学们,红军长征要经过那么多的山水,困难可想而知,谁能句好这句话?(指读)这一切对红军来说只都只不过是等闲小事。(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这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让我们读下面的诗句,一边读一边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做个记号。生:逶迤、磅礴、走泥丸、寒、腾、喜、三军师:三军指哪三支部队?有谁知道?生:其中一支是刘伯承的军队。师:三军在以前指上、中、下三军,在长征途中的三军仅仅指红军主力,就是指红军,清楚了吗?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逶迤”这个词查查字典就能知道,自己查吧。生:“逶迤”指道路河道弯曲而而长,山路逶迤师:诗中什么弯曲而长呢?生:五座大山师:(出示五岭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绵延数千里,可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细浪是怎样的呢?在书上画一画(请一生到黑板上画“细浪”)这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这是细浪,你体会到什么?生1:红军不怕困难生2:他们把困难当作小事一庄,根本不放在眼里。
师:能不能把体会送到这句诗中,把它读好?(指读)师:通过查字典、画一画读懂了这些词,那“乌蒙磅礴走泥丸”呢?介意大家也用刚才的方法查字典、画画的方法解决,一边写一边讨论。(学生自学)通过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生1:磅礴指广大无边际生2:红军把走过乌蒙山当作走泥丸生3:红军根本不把乌蒙山放在眼里,当作走泥丸生4:我体会到红军不管什么困难都不怕,因为他们有团结的力量师:谁能读一读(指读)师:(出示图片)这就是高达四千多米的乌蒙山,红军要翻过这样的乌蒙山,在他们眼里只看作是脚下的泥丸。谁能再来读?(指读)理解了这两行,能不能连起来读一读?(指读)再大的困难红军都当作等闲小事,我们一起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红军——(引读这两句诗)师:我们接下来看“暖””和“寒”,这是一组反义词,我们先来看看“暖”字,有没有同学读懂了这行?“金沙”指金沙江的水,“涯”指的是悬崖,水拍悬崖怎么会暖呢?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师讲述金沙江的故事)此时的红军心情怎么样?生:激动师:那是什么暖?生:心暖师:红军回头看那惊涛拍岸的金沙江,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谁来读?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寒”字,谁知道?不急,你看(出示卢定桥),这是由13根铁炼组成的铁索桥,如今,木板都让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你们看(夺桥片段)夺桥的勇士冒着敌人的枪弹,看着这样的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写在诗句旁边。生:心惊胆寒、毫不畏惧、大无畏的精神、惊心动魄、毛骨悚然师: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心惊胆寒,谁能读好?(指读)当时夺桥的22位勇士全都牺牲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惊胆寒。(指读)一暖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个是战斗的惊心动魄(指读)一暖一寒,这是两种不同的战斗,在毛泽东的诗中浓缩成一暖一寒,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齐读)师:长征途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牺牲的悲壮,在毛泽东的笔下,在红军眼中,都是等闲小事,那都是因为——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他们翻过了——五岭,翻过了——乌蒙山,跨过了——金沙江,跨过了——大渡桥,这在他们看来都是——万水千山只等闲,你现在知道,这个喜就喜在——生:他们把一座座大山,一条条大河变成了很小的事情,他们很乐观。师:喜就喜在他们渡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读着读着就解决了黑板上所有的问题。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最后的时候用上了“更喜”?读读最后两行,你知道这“更喜”是因为什么?生:他们团结力量解决了无数艰难万险师:但是在这两句诗中,“更喜”是因为什么?生:渡过了岷山。师:走过了万水千山,喜,但是走过了岷山,更喜。在你的脑海中,千里雪山是怎样的?生:千年积雪,在云层之上师:(出示岷山的片段),过这样的雪山红军需要准备什么?生1:厚厚的棉袄和充足的粮食师:可是他们穿的都是单衣,在上山之前仅仅只喝了碗辣椒汤
生2:拐杖师:工具,可是,当时的红军,大部分负伤。要过这样的雪山,忧愁还来不及,可诗中用一个“喜”,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对战胜困难很有信心师:红军、毛主席觉得只有我们才能战胜这些困难,就是带着乐观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过雪山的时候,是整个长征途中牺牲最多的时候,很多红军永远长眠在了雪山之上,可是诗中最后用了“更喜”,你觉得还因为什么?生:“三军过后尽开颜”,过了岷山他们就胜利了。师:胜利的曙光在前了,胜利在握了,怎么能不更喜呢?谁来读(指读)让我们也带着胜利的喜悦来齐读整首诗。七十多年过去了,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重温长征路(出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教师边讲解)配乐齐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