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长征1音形积累逶迤(wēiyí)磅礴(pánɡbó)云崖(yá)岷山(mín)2形近字辨析崖(yá)云崖涯(yá)天涯岷(mín)岷山泯(mǐn)泯灭逶(wēi)逶迤诿(wěi)推诿3词语释义万水千山:形容路途遥远险阻,极言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自然险阻之多。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盛大。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4文学常识律诗是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初期的一种诗体,格律严谨。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两句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一般要押韵,中间两联要对仗,字的平仄有规定。《七律长征》的中间四句原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浪拍悬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后来毛泽东根据别人的意见将“浪拍”改为“水拍”,将“悬崖”改为“云崖”。请你思考,这样修改好在哪里?“五岭逶迤腾细浪”与“金沙浪拍悬崖暖”中有两个“浪”字重复出现,修改之后更能体现诗歌的格律之美;将“悬崖”改为“云崖”,更为逼真地状写出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一课时1给加点字注音。磅礴()云崖()逶迤()岷山()2《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七律”是的简称,每首句,每句个字。一般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最后一字要,三句和四句,五句和六句要。“长征”是这首诗的。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军:指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B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C走泥丸:走路的泥丸。D开颜:欢悦。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细浪”“泥丸”极言微小之貌,与“逶迤”“磅礴”是否矛盾?为什么?(从使用手法和目的来思考。)5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下面语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阅读理解。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句,高度概括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的精神,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承接第二句里的词语“”,用了比喻和的手法,通过把五岭比作,把乌蒙山比作,衬托出红军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8“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两句中,“更喜”两字表现了红军战士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后的心情。9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哪几幅威武雄壮的图画?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说说你的理由。阅读理解。忆秦娥①娄山关②毛泽东西风烈③,长空④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⑤,喇叭声咽⑥。雄关漫道⑦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⑧。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⑨如血。【注释】①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②娄山关: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③烈:猛烈,强劲。④长空:辽阔的天空。⑤碎:细碎。⑥咽(yè):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风中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⑦漫道:莫道。⑧从头越:重新跨越。⑨残阳:夕阳。1这首词的词牌是,它跟词的有关;词题是,它跟词的有关。2这首词中押韵的字是:、、、、、。3说说你对下面两组意象的理解。(1)“马蹄声”“喇叭声”:(2)“苍山”“残阳”:4这首词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胸怀和气度?课时达标【一课时】1bóyáwēiyímín2毛泽东七言律诗八七押韵对仗题目3C4不矛盾。这是反衬手法,作者把绵延起伏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极言其小,是为了突出表现红军战士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是一种艺术化的夸张。5提示:想象合理,表述流畅即可。6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意近即可)7万水千山夸张细浪泥丸8喜悦9图画: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等图。欣赏的理由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拓展演练3
1忆秦娥曲调娄山关内容2烈月咽铁越血3(1)用行军时的马蹄声和军号声表现红军长征悲壮的历程。(2)既是眼前实景的描写,也象征革命征程的艰苦。4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