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闲、磅礴”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全诗所写的内容。背诵课文。3、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全诗所写的内容。2、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搜集长征背景资料及毛泽东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1、播放《长征》歌曲。师激情解说:同学们,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叫“长征”。在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2、板书课文题目。(生三次齐读课文题目。每次齐读前引言:这是地球的红飘带;这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这是前所未有的神话。)过渡: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而毛主席仅用56个字就概括了这其中的一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毛主席的满怀豪情吧!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思考:听了这首诗,长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7/7
(学生结合诗中具体词语交流感受:“万水千山”体现红军长征非常艰难……)2、学生自由朗读诗文,再谈读后感受。(联想画面试谈感受。)3、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4、出示学习课文的要求:(1)轻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互评,纠正读错的字音。同桌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3)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4)指导书写。(“崖”字下部里面是两个“土”;“岷”字的“山”要适当地往上靠一点。)(5)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逶迤、磅礴、等闲、乌蒙、细浪等)(6)全班大声齐读一遍生字。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指名朗读,师生评价。(评价角度:字音、语调、韵律。)6、默读课文,思考:诗中描写了长征的哪些场景?有哪些疑问?做出标注。三、熟读全诗,了解文体。1、学生自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并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着理解,在小组内交流。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3、师生共同交流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长征期间,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他满怀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4、了解文体。教师介绍文体:“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诗中四大句也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朗读全诗,理解诗歌。1、指导朗读:教师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7/7
2、学生练习,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3、教师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五、总结全诗,积累语言。1、师总结: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向我们展现了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一幅幅图画。下节课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课时一、回顾诗歌,感情朗读。1、引问:上节课同学们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谁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上节课的收获?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二、研读全诗,感悟情感。(一)学习前两句诗。1、导学:快速扫读课文,用一个字概括红军长征给你的印象。生扫读后汇报。(难)2、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指名回答。(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以断定红军面对困难没有退却,体现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3、导读:你能带着对红军战士的无比崇敬来读一读前两句吗?学生练习朗读这两句诗。4、“等闲”是什么意思?加上一个“只”使你体会到了什么?5、学生练习朗读。6、抓住“万水千山”体会难。(1)导学:经历万水千山只当作是平常事,那“万水千山”是一万条河,一千座山吗?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在诗中圈一圈,把山、水圈出来。师生交流。(作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山和水,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7/7
(2)(出示地图)学生观看地图,教师指出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3)指生读前两句,读出红军的英勇无畏。(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7、导学:红军把什么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呢?谁能把整句话连起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8、学生交流后总结。(体会到红军不怕困难、轻视困难的精神。)过渡:这“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让我们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9、全班同学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朗读前两句诗。(二)理解第三四、五六句诗。1、学生自读第三四、五六句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试着理解,并在组内交流。2、指名读第三四句。3、出示五岭的图片。(1)导学:你们看,这就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绵延数千里,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逶迤)(2)理解“逶迤”。指导朗读“五岭逶迤”,体会红军的难。(3)提问: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细浪”是什么样的呢?在纸上画一画。(请一生到黑板上画“细浪”。)结合图片对比逶迤的五岭和细浪,提问:你体会到了什么?(4)教师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要读得重而缓,突出红军长征的“难”。“腾细浪”要读得轻快而高昂,让人感觉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信心。(5)学生借助图画,带着感情练习朗读。4、通过查字典、画一画的方法理解“乌蒙磅礴走泥丸”。(1)指生读“乌蒙磅礴走泥丸”。7/7
(2)(出示图片)导学:这就是高大的乌蒙山,可在红军的眼里,它只是脚下的泥丸。谁能再来读一读?(指名读)(3)师导读:再大的困难都被红军当作等闲小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教师指导朗读。“乌蒙磅礴”要读得比“五岭逶迤”语调稍高而缓,突出再大的困难红军都遇到过,“走泥丸”要带着不屑一顾的语气去读,让人感觉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5、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理解:“金沙”指金沙江,“云崖”指高耸入云的山崖。过渡:水拍山崖怎么会暖呢?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2)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狂妄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过金沙江的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战士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另一面我军主力部队悄悄到绞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3)指生再读第五六句。(4)导学:此时此刻你心情怎样?那是什么暖?(心暖)生交流后师领读“金沙水拍云崖暖”。(5)领读:我们胜利了(读)——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峻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过渡: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但红军巧妙地渡过了,所以感到了“暖”。那么跨越大渡河呢?泸定桥上的铁索给了红军什么感觉呢?(6)出示: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7/7
师简介:这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铁索桥,木板都让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你们看(夺桥片段)夺桥的勇士冒着敌人的枪弹前进着。看着这样的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写在诗句旁边。(心惊胆寒、惊心动魄、枪林弹雨、浴血奋战)(7)师引读第五六句。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你能读好吗?(指名读)当时夺桥的22位勇士真是勇敢,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惊胆寒。(指名读)一暖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个是战斗的惊心动魄。(指名读)一暖一寒,这是两种不同的战斗,在毛泽东的诗中浓缩成一暖一寒,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齐读)(8)引读第一二句。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体现了——(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过渡: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6、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指名读。(2)指生交流。(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3)导学: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能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7、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齐读全诗。三、拓展文本,延伸诗情。1、交流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并能讲出大致的故事情节。2、故事中的困难在这首诗中是用哪个词表达的?(远征难)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指生交流、总结: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4、师导学: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想一想长征宣传了什么?播下了怎样的种子?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感受。7/7
5、总结:短短的56个字,就让我们重走了长征路,可见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七律·长征》是毛主席在长征即将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这里还有两首词,分别是《念奴娇·昆仑》和《清平乐·六盘山》,希望同学们课后阅读一下。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