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重庆市巫山县江东小学方有书学情分析: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相对于当代的孩子,应该来说离得比较遥远了。特别是人教版的孩子们,翻阅一到五年级的教材,没有任何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内容,所以,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地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就在课前布置孩子们每人必须通过各种手段,读过至少一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从文章体裁来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文体,所以,这就必须先让孩子们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区分清楚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特征,有助于今后阅读面的拓展。同时,既是一首富有代表性的现代七律诗,就必须上出诗的韵味来。如何把诗上得有特色,上得有深度和广度,又成为了本堂课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技能目标: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情感目标: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准备:1.长征的资料收集与交流2.飞夺泸定桥视频、歌曲声音文件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教学过程:6
一、出示课题,介绍背景。1、课前,同学们欣赏到的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七言律诗谱曲而成的,这首诗的题目是。教师板书课题作者是——学生齐答教师板书:毛泽东2、解题教师简单介绍七言律诗是什么。(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7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四句要对仗工整。每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教师介绍关于“长征”的历史知识和背景资料。⑴导:长征是怎么一回事呢?课前请同学们去了解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说说你了解的长征是怎样的。通过同学们的讲述,我们对长征有了些了解。⑵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图,这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教师边指图边口述)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一路跋山涉水,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千山万水,历经的千难万险,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我们先来读这首诗。二、检查预习,初读全诗。1、讨论:同学们我们在朗读诗时,你觉得应该做到哪几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字条:吐字清,声音响,节奏明,有感情,有气势。2、好,请同学们打开书。诗中有一些生字,请同学借助拼音,同桌两人你给我读一遍,我给你读一遍。3、(出示带节奏的全文)读诗要读出诗的基本节奏,“/”是诗的节奏符号,读到这的时候,停顿长一点。请同学按照划分好的节奏练习读一遍。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评价——再读)同学们注意听,看看他哪些地方做得好?4、把诗读得有感情、有气势,还需要我们对诗文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这首诗到底想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相信通过后面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读出感情、读出气势。老师对您们有信心!三、品词析句,感悟主旨。导:好我们先来看首联。1、单独出示首联,请学生来读这一句。⑴理解诗文。6
①同学们,你们说红军长征难不难?(生答——难,教师板书:难)从这两行中那些词可以看出来?(点击:万水千山)。红军翻越了多少座山,又跨过了多少条大河,请同学读书上资料袋中的介绍,找到相关信息。想象红军长征中除了这种地理环境的困难,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天气、敌人的围追堵截、自身的条件等)一个“万水千山”概括了长征途中的千难万苦。②可是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怎样?你从这一句中哪些词语体会出来了?(生答——不怕、只等闲)板书:不怕(红军回答得多么坚定,谁来试试读一读。)③从这两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出红军什么精神?(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2)指导朗读(点击带节奏符号的诗文,诗中的这两个词语变红)谁愿意把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的这种感情读出来?指名学生朗读(我们同学注意听,看看他都做到了哪几点)。师生评议。学生再读。齐读。(3)师总结:这两句高度概括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在全诗中起到了总领全诗作用。2、单独出示颔联。(1)理解诗文过渡:承接万水千山,毛主席先写了红军翻越“五岭山脉”和“乌蒙山”,请同学来读这一句。①点击“五岭”图片,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山的走势?(连绵不断、蜿蜒)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逶迤”)连绵数千里的五岭山,在你们眼里,它们仿佛什么一般?(蜿蜒盘旋的巨龙,大海汹涌的波涛……)②点击“乌蒙山”图片,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座山?(雄伟高大)“磅礴”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逶迤”)③“逶迤磅礴”变红,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势之险。师引导:但在红军眼里,它们像什么,(翻腾的细浪)(像脚下滚动泥丸)师:把两座大山极度缩小。这是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师引导: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了,现实的情况和红军的感受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这样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表现了诗人和红军怎样的情感?(在抑扬之间显示出红军的伟大,像巨人一般)④“腾走”变蓝,引导后得出:引导:腾和走是什么词,运用拟人化动态的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人与物都灵动起来。6
(2)总结:这两行诗写得多好呀!真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广阔,气象万千。好一种红军战士的豪情壮志。⑶指导朗读。谁愿意把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的这种感情读出来?指名学生朗读。按照朗读的标准。生生评价。学生再读。齐读。(4)领会主旨。五岭乌蒙,一长一高,可红军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所以毛主席在诗的开始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读──(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单独出示颈联。过渡:是呀,山,无论多么长,无论多么高,都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水呢?请学生来读这一句。(1)质疑。读到这句,你会提什么问题?(生:“暖、寒”不理解)(2)理解诗文A、巧渡金沙江(出示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为了阻止红军前进,封锁了江面,控制了渡船。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先是假装攻打昆明,时东时西,忽南忽北,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时正好有一只敌人的探子船停在岸边,可是敌人却不知哪里去了,后来我们又从江中打捞上来一条破船,就是乘着这两条船渡过江去,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在后来,再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我们又找到了5条独船。我们的大部队就是用了这7条小船在7天7夜就轻轻松松地渡过了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留给敌人的只剩下几只破草鞋)师引导:你如果参加了这场战斗,渡过江去,回首看着这奔腾的金沙江,你的心情怎样?你觉得诗中哪个字最能表达出你的心情?师:是呀,巧渡金沙江这一战役,至今回忆起来,仍让人感觉心头暖烘烘的。师:谁还愿意再读读这一行诗。指名有感情朗读。B、飞夺泸定桥过渡:如果说是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士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战役,飞夺泸定桥这一仗则更体现了红军勇敢顽强的一面6
①看图片谈感受。师:这就是横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当时敌人抽调了桥上的木板,只剩下光秃秃的13根铁链。而且对面是敌人的枪林弹雨。同学们你们看到这样的桥,你有什么感受?②看电影片段谈感受。下面我们就目睹当时战斗的场面。(放课件)师: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说些什么?哪一个字能够把同学们的感受都饱含进去。师:是啊,一个“寒”字再现烈火与献血交融的悲壮场面,一个“寒”字饱含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多少艰险,一个“寒”字深藏着对献身战士无限的怀念,一个“寒”字折射出多少战士光辉的形象。教师引读,生有感情读,(声音低沉悠长),谁还想再读读。(3)体会写法。好我们再来看这两行诗,一暖一寒,又是高兴,又是悲壮,这是一种什么手法,采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让我们看到的是一支神勇无比红军队伍。作者采用这样的手法多巧妙呀!(4)指导朗读。谁愿意读出自己的理解?提醒学生读时注意朗读的标准。指名学生朗读。再读。男、女生读,齐读。(5)领会主旨。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也看作平平常常的事情,所以毛主席在诗的开始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读——(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单独出示尾联。自由读。(1)朗读指导。过渡:岷山是红军长征路上所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红军心情怎样呢?(喜悦)哪些词语写出了红军战士的喜悦的心情?板书:尽开颜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练习朗读,指名读。(2)理解诗文岷山,绵延千里,大雪覆盖,终年不化,可是红军战士把翻越岷山看作一件令人欢喜的事情,这是一种什么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领会主旨。千里雪山,寒风刺骨,红军战士依然看作很平常的事,所以毛主席在诗的开始进行了高度的概括——(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四、熟读成诵、品味欣赏。6
1、这首不朽的杰作,用56个字,负载着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万险饱含中国共产党乐观主义的万般豪情壮志,让我们连起来再读读这首诗吧!打开书。小组内练习朗诵。推荐展示。生生评价。2、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能背下来吗?指名背诵。全体起立,让我们伴着这雄浑的乐曲,带着对红军战士的崇敬之情一起背诵全诗!(播放音频)五、总结升华,布置作业1、读了这首诗,你知道毛主席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了吗?(主旨)2、7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是永恒的。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通过上网、读书等去了解长征的历史,去感受长征的精神。3、推荐读书:《地球上的红飘带》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板书设计:25、七律·长征五岭细浪乌蒙泥丸不怕难金沙江暖尽开颜大渡桥寒岷山千里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