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诗的开头两句,是全诗的总括,也可以看作是对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高度概括。接下来的6句,可以看作是头两句的具体化和分叙。这6句中,写到了长征中途经的五个险峻的处所: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同时写出了红军指战员在战胜这些艰难险阻时的心情。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为了填补这时空的断层,我在课堂中不断出示各种背景资料。如:红军长征图,以及过金沙江的资料,还将长征路程数据进行折算,通过将路程折算成半个地球的周长,让学生感受路程的遥远。一、查找资料,积淀情感
为使学生走近文本,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自己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长征的相关资料以及毛泽东同志的简介及其诗词等,搜索并剪辑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图片、录像;下载了“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交流资料等手段,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来感悟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学生作标准答案式的灌输。在“暖”与“寒”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本和图片资料的理解,去感悟诗文蕴涵其中的一份细腻的诗情,一颗独特的诗心。二、整体感悟,提携中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既是全诗的总领句,又是全诗的中心句。我从“长、难、不怕”三方面入手,来整体地感悟这一句。先从长征路线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征路线的长,再出示课后资料袋中对长征过程的简单描述,让学生从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据当中,再次感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和难。然后用中心句的一个词语高度地概括了长征的不易,那就是——远征难。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远征难,红军却不怕,也用诗中一个词来概括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那就是——等闲。通过这样的对比,表现了不把困难放在眼里的红军是多么的勇敢。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没有止境的艺术,要想不断进步,必须不断地学习与钻研。这节课也有很大的不足点,因为这篇课文上两课时显得有点空,所以我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但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好,第一句的教学显得拖沓,以至于影响后面诗句的感悟理解,原先安排的让学生观看红军爬雪山的视频也没有落实。课前的铺垫也不够到位,毕竟长征离学生的生活距离太远了,如果像评课时老师们建议的那样让学生直观地看看描述长征的影片《万水千山》的话,学生对长征的感性认识会更深,更能激发课文教学时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