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案设计[1]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律长征》教案设计[1]

ID:959513

大小:6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①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故事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4、教师课准备:①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②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③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课题知识方面: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3、指导学生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方面: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长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一首七律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56个字却是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七律诗,距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在内容的理解上结合注释并不困难。而诗的背景和赞颂红军的精神则是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课有机地与课外相结合,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出毛主席豪迈的诗风,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增强读书的兴趣。教学之前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长征的相关教学材料(如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视频),也找了很多教案课堂实录作参考,并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了长征的路线图及《长征组歌》中的《长征》的录音,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利用百度上搜索的教学资料制作多媒课件。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讲所熟悉的故事,加入吸引学生的电影片段,不仅增强他们对长征的感官认识,同时也使他们理解并掌握了长征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谈体会、模拟导游等学生活动来巩固升华,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真正理解长征精神。五、教学过程(一)揭题,通过课内外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谈话揭题,读通诗歌:同学们,我们刚刚见证了祖国母亲60周年的生日,那雄壮的三军仪仗、庞大的群众游行、绚丽的烟火一直在我们脑海中回荡,让我们热血沸腾。其实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嘛?2师小结: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首读通、读准。(让学生自由地读3分钟)2、指名读3、根据资料,再读诗歌: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例如:(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3、同学间读诗心得,交流感受:4、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豪情。读诗(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欣赏名家朗读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再读诗歌,之后交流)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的出示):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这五岭是那几座山 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边讲边板书:五岭是逶迤的(同时理解逶迤的意思:连绵不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怎么样的?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乌蒙山是磅礴的(理解磅礴的意思:气势雄伟)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滚动的小小泥丸了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师: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嘛?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如:(他们的鞋磨破了,粮食没有了,生病了,寒冷威胁他们……)师: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行走在这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上,越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走出了13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得什么!再带着感受读一读。(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A出示巧渡金沙江视频: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B、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C、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E、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我们胜利了(读)——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各抒己见)出示:铁索桥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生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生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欣赏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学生自由补充)3、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播放过雪山视频(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齐读,再指名读。)师: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后”呢? (由学生自主回答后,老师总结: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加深理解,回归全文。1、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金色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远征难)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只等闲)怎么理解“只等闲”?《石灰吟》中有这样一句诗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来感受。齐读: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播放歌曲,烘托气氛,再读诗歌,提升情感。【百度歌曲】过渡: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经历千难万险。虽然只有五幅画面,却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四)联系诗人,升华情感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所作。(出示毛泽东图片【百度图片】2、延伸诗情,再读《长征》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五)作业布置1)出示并将《六盘山》诗歌纸发给学生,自由读2)课后自己去收集有关长征和毛泽东的诗歌。3)抄写生字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背诵。五、板书设计:25、七律·长征           只等闲万水千山          远征难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尽开颜岷山千里雪六、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教学反思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  一、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本体喻体强烈反差,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七、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吉林省 学校: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  姓名:纪晓朋职称:小教高级电话:15944510259  电子邮件:xp_ji1973@163.com通讯地址: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    邮编:135022纪晓朋,男,一九七三年出生,毕业于吉林职业师范学院,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参加过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三题共作》的研究,现已结题、参加全国第六届多媒体课件大赛获三等奖、被通化市评为优秀师德个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