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善广乡中心小学马圩圩课时目标:①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通过上一节课前三段的学习,老师相信一定有两幅画面深深地刻在你的心里。(初步感受了英雄本色、壮士情怀)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这两幅画面。(教师出示相关段落)二、研读顶峰歼敌,感悟英雄气概。用心默读课文4—9段,思考:1、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的是哪两个自然段?2、找出五壮士顶峰歼敌的战斗当中,描写的最具体的、最令你们感动得举动是什么?(1)学习第四、五段,再次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壮士情怀,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教师带着学生逐步分析。重点指导“砸”、“雹子”以及“同志们!用石头砸!”的两个感叹号和两个“带着”深入地进行文本的分析)A、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B、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雹子读出用力、多、大、速度快)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C、句子对比: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第一个句子和第二个句子对比,还多了两个“带着”……(一起读读)提问:此时,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任务)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日寇的侵略)(烧光、杀光、抢光)(2)出示相关资料: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对根据地人民的屠杀非常凶残。例如,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仅三个月的时间,日军残杀我人民6674人,烧房54779间,抢掠与焚毁粮食2934万斤,抢走耕畜19300余头,毁农具172600余件,使北岳人民受到了严重损失。提问: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想说点什么?(指名回答)面对这些五壮士又是怎么做的?他们拿起了最原始的武器(石头)与敌人血战到底、讨还血债。用石头砸敌人的句子,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对敌人的憎恨……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2、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4、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5、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五位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是带着怎么样的情感,昂首挺胸,相继跳崖的?五位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气壮山河”的意思是气魄像高山大河一样雄伟、豪迈)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更是在赞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6、播放《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视频,指导学生朗读。四、激发情感,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六、板书设计:22、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引上绝路马宝玉:沉着诱敌上山葛振林:满腔怒火接受任务宋学义:使出浑身力气英勇跳崖视死如归胡德林、胡福才:全神贯注气壮山河七、课后作业:1、摘抄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2、造句。
斩钉截铁——居高临下——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