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课标解读稿一、教学目标设置(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依据一:《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6.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需要解读的是:1.“独立”不需分解,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会写”指的是能正确默写。2.“正确”可以分解为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准节奏,读准语调,等等。“流利”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得连贯,不指读、不词化;再是读出速度——不唱读,不拖音。“有感情”
地朗读,所指很丰富,可以分解为:读出心理的变化,读出态度的变化,读出心情的变化,读出精神的变化,读出认识的变化,等等。4.“词句的意思”包括表面的和深层的含义。“推想”可以分解为“推测、判断”。“体会”分解为“说出、说明、解释”等。5.“表达顺序”可以剖析为“叙述的内容次序”、“叙述的线索”、“文章的篇章结构”等;相应地,把不可观察、无法评价的认知心理动词“揣摩”替换为“标记”、“说出”、“理出”“划分”、“总结”等。“思想感情”可以剖析为“感受”、“情感”、“内心”、“心情”等,“体会”可以替换为“说出”、“说明”等。“表达方法”可以分解为为“写作的顺序、文章的段落结构、描写的方法、运用的修辞、某些文字背后的意义、运用的标点”等及其“表达效果”。“领悟”可以替换为“举出”“说出”“说明”“体会”等。“初步”是指初级的,可以不那么系统、全面。6.“了解”可以分解为“说出、复述”。依据二:单元目标训练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缅怀革命先辈。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3.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习作中。解读:“缅怀革命先辈”,是通过课文学习及课外阅读先烈感人事迹,明白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并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指会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依据三:《灯光》的核心内容
《灯光》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旧事的回想,结尾照顾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想捐躯的战友,可以领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从作者对旧事的回想中,领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陈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味成功的愉快,让课堂充满精彩依据四: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了较好的基础,在识字学词和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生字词以课前自学为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悟写法的重要手段。学生已有一定的默读速度和朗读基础,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中要突出郝副营长说的话,尤其要把作者细节描写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阅读,感悟郝副营长高尚的人格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感情。难点是“多好啊”,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二)教学目标解读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正确认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查找它们的不同含义。(匹配课标1)
2、通过自读、齐读、教师领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读出对郝副营长的怀念之情。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郝副营长说话时的情景。找出表现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牺牲的句子,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和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初步运用。三、教学过程预设:根据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过程预设为一个课时,有以下环节: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大意,自学字词。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2.利用工具书和已有的学习方法自学字词。3.对自己不理解的在书上做出记号。(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让他们自己完成的任务,教师就不要过多插手。对生字词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并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课前的自主预习有必要,并要长期坚持。这样,不仅为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同学们抬头看看屋顶的日光灯,想想一下,假如没有灯,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孩子们畅所欲言)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三、第一环节(忆英雄)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听录音,边听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作者对灯光往事的回忆。第二环节(英雄梦)看视频听录音了解战争年代一个普通战士的梦想(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设计意图:落实目标1和目标2的第一个层次的目标。课前自读课文是放手,课上的检查就是纠错和点拨。通过让学生认读不同类型的生字新词,并进行重点指导,这样,有效突破重难点。在巩固字词的基础上读课文,相信学生会读得更通顺、流利。)三、细读课文1.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2.交流(“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