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9课竹节人
课文导入:9.竹节人
作者简介: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作者的武侠小说独树一帜,独创一格,十分有新意。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出版。
课文导入:作者的童年虽然没有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精美的玩具,但自制的竹节人却给了作者无限的乐趣,竹节人是作者美好的回忆,甜美的情结。9.竹节人
学习字词:蹲风靡俨然破绽颓然沮丧前功尽弃挖空心思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弄巧成拙作鸟兽散虎视眈眈津津有味忘乎所以心满意足化为乌有
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2):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第二部分(3-17):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以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的童年带来的快乐。第三部分(18-29):写“我”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下课后,“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竟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主要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在文中,作者既写了做竹节人的方法,又介绍了斗竹节人的玩法,尤其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研读第一部分:想想:1.从第一部分里,能知道哪些信息?2.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呢?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
研读第二部分:默读第3~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的呢?把毛笔竹竿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研读第二部分: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说说这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研读第二部分: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好玩?1.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研读第二部分: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研读第二部分: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缕红丝线做一柄蛇矛;还有同学别出心裁,给那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就的脑袋,做了一顶纸盔甲。
研读第三部分:默读第18~29自然段,想一想,围绕着竹节人发生了怎样的趣事呢?
研读第三部分: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对玩竹节人的痴迷?(1)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黒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2)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作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3)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研读课文第三部分: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全神贯注,忘乎所以
总结写作特色:1、具有夸张色彩的语句,让文章生动有趣。2、语言幽默,耐人寻味,暗含言外之意。
主题思想:小小的竹节人,是作者美美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布置作业:1、课后生字词要书写美观。2、写一段介绍玩具或讲述玩具带给你乐趣的往事,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