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本文选自人教实验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4篇课文围绕着“他们令我们感动”这一主题,讲述了4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第16课《桥》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二、【说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这一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结合本文具有震撼力的结尾方式,对于“老汉能在危急时刻不循私情揪出自己的儿子”这一举动,进行了第二层次地深入探究,更进一步深入感悟老汉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在本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将老汉与桥之间存在的联系或感想写下来,以期对老汉精神的感悟更深一层。三、【说学情简析】我所带的的是五年级三班,这个班学生学习上比较踏实,基础知识掌握很扎实。课堂上能专注听讲。发言上有些谨慎,简单的都愿意积极发言,难度大问题的很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甚至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所以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对学生反馈后的评价和现场的调节都是需要注意的。虽然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会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优秀人物的英雄事迹,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缺少这样的生活体验,因此,从内心上来讲,他们对这类人与事并不认同。所以,可能在学习《桥》这篇文章时,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充满怀疑,情感苍白,如果单独以挖掘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弄虚作假的形式,为了让他们从内心认可,我在教学设计时尽量通过引导想象,进入老汉的内心世界去探究他所作所为的动机是什么?在把这种理解外显化,通过一次次的激情朗读实现认同和敬佩。四、【说教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有声有色的视频把学生带进惊心动魄的山洪现场,结尾处以荡气回肠的音乐为背景感悟老汉的伟大品格。2、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的智慧出在手尖上。”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授之以渔”。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加深自己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感受并予以批注,并适时地提出了自学建议。此时教师的自学建议在体现师生平等交流的同时,又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催化剂。3、重视朗读,在读中悟情。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琅琅的读书声。本节课,我考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默读、自由读、引读、个别读、齐读等,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对课文的理解、读出对老汉的敬佩、读出语感、读出感情,使学生在读书声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洗礼。五、【说学法】1、用在课文重点语句上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从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里面品味作者传情达意的精妙之处,领悟出表达的方法和艺术,从而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语言的精妙处驻足鉴赏,潜心揣摩,反复涵泳,直至领悟个中滋味。
2、在多形式的读中体会老支书那无私的大爱。3、进入人物内心,揣摩村民的恐慌和对老汉的拥戴信任,以及老汉面对惊慌失措的村民和惧怕死亡而抢先上桥的儿子时的心理活动,进而感同身受地去理解老汉行为背后的涵义。六:【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认真读书和进行交流,说说课文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3、能找出并说说课文表达上的特色,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4、感悟老支书先人后己、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党员本色,并从中得到激励。【教学重点】本课在表达上无论从语言上、构思上都极具特色,而且课文题目涵义深刻,所以结合五一班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重点:1、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本文题目是桥,但是在文中对桥的直接描写只有两处,而文章绝大篇幅是在描写老汉冷静指挥村民们过桥,而这就是作者谈歌在构思上的一个绝妙之处,也是深奥之处,所以我确定“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为教学难点。七【说教学过程】(一)、基础检测,复习巩固(2分钟)内容包括,组字组词、多音字、近反义词及带有“不”字的成语。(二)事迹展示,引入新课(2分钟)1、出示党旗及入党誓词有这样一群共产党员,他们践行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他们是广大党员中的杰出代表。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老支书,去感受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吧!”(板书课题:16、桥,并在黑板上画一座窄窄的桥)就是这么一座窄窄的木桥,却与一百多号村民一起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洪水的劫难,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示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用“__”画出文中灾难发生前(1—6段)描写自然环境(雨、洪水、村庄)的句子读一读。(三)、抓关键句,感受洪水肆虐和人们的恐慌。(5分钟)此环节在注重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灾难前自然环境(雨、洪水、村庄)的句
子,在学生理解和多媒体的渲染下,体会作者在对语句处理上多采用短句,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紧张危急感,进而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也为下面学习描写老汉的部分感受老汉的崇高精神作铺垫。(四)、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在死亡步步紧逼时老汉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扛起来的精神。(20分钟)此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所以我将这个环节分解为两部分:一是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第一阶段(当洪水没腿深时)时老汉的言行,从中提炼出老汉“先人后己”这一优秀品质。并总结出本部分的学法:1、重点语句中找出关键字品悟体会。2、从关键字中概括出老汉的品质。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部分鼓励学生运用这种学法自学“第二阶段(当洪水涨到腰时)”“第三阶段:(洪水涨到胸膛时)”老汉言行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不徇私情”“英勇献身”(五)、揭示结尾,情感延伸。(3分钟)此环节是对课文结尾的延伸,在音乐的晕染下,想象全村人和白发苍苍的老支书的妻子祭奠丈夫和儿子的画面,顺势而导,情感渲染,总结升华,加深印象,引起共鸣。(六)、理解题目,升华“桥”的含义(5分钟)当学生还在那种浓浓的悲痛与感动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揭示课文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七)、体会课文的表达上的特点。(5分钟) 作者谈歌以短短五百来字,感动了千万人,而这篇小小说也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我们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让学习一起寻找作者的成功之处,以期能对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所帮助。八、【说板书】不徇私情英勇无畏忠于职守突遇山洪惊慌失措疏导撤离临危不惧桥塌殉职英勇牺牲祭奠英灵慷慨悲壮爱心桥责任桥奉献桥板书设计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突出人物形象,点明了文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