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桥》磨课教案、实录、评课_曹 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桥》磨课教案、实录、评课_曹 晶

ID:962332

大小:99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桥》磨课教案、实录、评课曹晶《桥》基于同伴互助二次修改备课(修改稿)一、教材分析1.本课位置及特点《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本组四篇课文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特别是《桥》这篇文章。教学本组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这篇课文篇虽然幅短小,表达特点突出,课文所蕴涵的情味、思想内涵却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认识“肆、揪、瞪、搀、祭、奠”6个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读准“势不可当”中“当”的读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 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四、教学准备课件、音乐等五、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渲染气氛。1.看图谈感受。伟岸的群山脚下,俊秀的青松依旧,只是平添了两座新的墓碑。是什么让饱经风霜的老人,如此的伤心欲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2.齐读课题:16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感情上的铺垫。】二、借助猜词联想的方法理解词语。出示第一组拥戴、清瘦、沙哑、豹子、搀扶、祭奠、乱哄哄、跌跌撞撞指名读出示第二组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1.指名读 2.你能猜猜其中哪个词的意思吗?预设:狂奔:我猜疯狂是疯狂地跑,说明跑得很快!那么结合课文说一说文中指什么?课文中说洪水狂奔,我想应该是说洪水很凶猛。3.试着用刚才的方法再来猜一个词预设:狞笑:凶恶的笑,洪水在狞笑,肯定是说洪水很可怕,威胁人们的生命了。4.小结:自己先根据字面的意思来猜一猜,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指什么,平时我们在阅读时,如果身边没有字典,词典,能通过自己的猜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妨碍阅读。【设计意图:一是通过词语的理解,渗透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二是落实课标中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三是教会学术方法,在学生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能通过自己的猜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妨碍阅读。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三、初读课文,感悟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1.结合预习,浏览课文,想一想什么地方是你意想不到最感到震惊的?2.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3.小结:直到最后人们才恍然大悟,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也就此揭晓,这样的安排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设计意图: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是文章比较突出的表达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说一说最感到震惊的是什么?体会文章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四、结合重点句段,感受洪水的凶猛。一场洪水夺去了父子俩的生命,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啊?请大家读一读1~6自然段,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一)感受洪水的迅猛,体会语言的简练生动。预设一:1.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自由读,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之处?2.短短的两个字就构成了一句话。凝重的笔调,字字千钧,分明让我们感受到这场雨大得非同寻常。一起来读一读。预设二:1.出示句子: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运用比喻,把洪水比作“野马”——“受惊的野马”——“一群受惊的野马”。2.指名读谈感受。预设三:1.出示句子: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2.这是我们平时在舞台上看到的优美的舞蹈吗? 这是怎样的舞蹈?(威胁人们生命的死亡之舞)3.指导有感情朗读。预设四:1.出示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2.想象朗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洪水之大,且在读中体会作者用简短句和比喻、拟人的方法来渲染大雨的来势凶猛,增强文章表现力的这种表达特点,通过教师的引读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如临其境!】(二)通过间接描写感悟紧张的气氛。刚才大家找到的都是直接描写洪水的句子,那么除此之外,你还从1~6自然段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山洪的来势凶猛呢?预设一:1.出示句子: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体会到什么?2.出示句子: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抓住“疯了似的”指导朗读。【设计意图:此环节从人们惊恐不安的反应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情势危急,且在读——画——议——读中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情景。为进一步理解老汉的英雄行为做好了铺垫。起到了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用。】五、紧抓人物言行,感悟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渲染导入下一段预设一: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2.抓住“他像一座山”感悟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形象。3.引导学生想象想象一下:这位受人拥戴的老汉曾经为村民们都做过些什么呢?(修山路、支援失学儿童,慰问贫困人家,解决邻里纠纷……)4.激情引读预设二:1.出示句子: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2.一个“望”字,你读出了什么?预设三:1.读7—23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写下让你感动的原因,再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去读、品、议,通过老汉对乡亲、对自己、对儿子的言行的感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一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也为理解课题这一教学的难点做好了准备。】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1)他揪出的这个小伙子是谁?老汉对待儿子的态度是怎样的?(2)你从句子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揪、吼、凶得像只豹子)(3)指导读。3.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1)找反义词。(2)比较词语,揣摩人物心理。(3)借助字典中的解释进一步理解揪的意思。(4)结合揪再谈感受。(5)小结:说明他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心里只有群众,没有儿子。渲染: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作为党支部书记的福清究竟爱不爱自己的儿子?“推”的学习:(1)结合“揪”的理解谈体会。(2)情感升华:最后只剩下他和儿子了,他用力将儿子推上木桥,作为父亲的老汉多么迫切希望儿子能活着,儿子的生命重于自己,这是老汉的爱子情深啊!这一揪一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舍己为人。【设计意图:围绕课文中心进行自主阅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重点. 文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蕴含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与丰富的思想,在文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想象老汉的内心活动,感受老汉——村党支部书记在灾难面前,将生的希望留给群众,不徇私情、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体会把最后一丝生的希望留给儿子父爱的伟大,体会共产党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丰富情感的人。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主观感受,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意向。】六、升华主题,理解“桥”的真正含义。【设计意图: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老支书在生死关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生命桥,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难点迎刃而解。】七、板书设计一心为民16桥无私无畏【设计意图:体现了教学思路,突出文章中心:老汉用自己无私的人格搭建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将村民从洪水中救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桥》二次修改备课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四、教学准备课件、音乐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伟岸的群山脚下,俊秀的青松依旧,只是平添了两座新的墓碑。是什么让饱经风霜的老人,如此的伤心欲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齐读课题:16桥(二)初读课文1结合预习,浏览课文,想一想是什么让饱经风霜的老人如此伤心呢? 从哪儿找到的答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也就此揭晓,这样的安排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2读词第一组拥戴、清瘦、沙哑、豹子、搀扶、祭奠、乱哄哄、跌跌撞撞第二组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你能猜猜其中哪个词的意思吗?再结合课文说一说文中指什么?自己先来猜一猜,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平时我们在阅读时,如果身边没有字典,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理解文章内容。3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哪?看录像说感受(三)学习课文师:书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大家读一读1~6自然段,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1、感受洪水的迅猛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师:仔细看一看,读一读,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短短的两个字就构成了一句话。师:像泼。一个“泼”字,你想到了什么四字成语?生:瓢泼大雨。师:像倒。一个“倒”字,你又想到了哪个四字成语?生:倾盆大雨。师:对。就是这样的大雨。像泼。像倒。凝重的笔调,字字千钧,分明让我们感受到这场雨大得非同寻常。一起来读一读。(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师:“野马”——“受惊的野马”——“一群受惊的野马”给你怎样的感受?挡得住吗?生;挡不住。师: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你再来读。(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师:这是我们平时在舞台上看到的优美的舞蹈吗?生:不是。师:这是怎样的舞蹈?生:这是死亡之舞。 师:真好,你理解得很好。多么可怕的洪水。你来读。(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你想?甚至想?师:可怕的洪水如魔鬼一般,正在一步一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如临其境,自己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吧!2、村民的惶恐不安师:刚才大家找到的都是直接描写洪水的句子,那么除此之外,你还从1~6自然段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山洪的来势凶猛呢?生: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师:是呀,人们的惊恐不安的反应也间接表现出了这场洪水有多么可怕。谁还能找到类似这样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生: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师:怎样读,突出什么?(疯了似的)你再来试试。生: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读一读。3、感悟老汉言行师:面对如猛兽般袭来的洪水,人们近乎疯狂,近乎失去理智。可是逃生的路,只有——那座窄窄的木桥。 怎能承受得了如此疯狂的拥挤踩踏?然而,有一个人站在木桥前,他的反应却与大家截然不同,你找到了吗?谁来读?(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师: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眼里,他像什么?师:为什么呢?为什么大家觉得他像一座山?想象一下:这位受人拥戴的老汉曾经为村民们都做过些什么呢?(修山路、支援失学儿童,慰问贫困人家,解决邻里纠纷……)师:(激情引读)是啊,假如你就是村民,在平时的日子里,老汉是一座让你获得幸福的靠山;在困难面前,老汉就是一座给你信心的靠山;而如今,在灾难面前,老汉就是一座让你有希望生存下去的靠山。所以,此刻村民觉得他像——一座山老汉像一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师: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一个“望”字,你读出了什么?生:人们希望老汉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逃生。师:千言万语浓缩在一个“望”字,这就是语言精准的魅力。在这危急的时刻,人们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们拥戴的老汉。那么老汉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呢?请你读一读7~23,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写下让你感动的原因,再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为什么让你感动?师:关键时刻老汉首先想到的是群众,他一心为民,心系群众哪!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师:他揪出的这个小伙子是谁?老汉对待儿子的态度是怎样的?(凶)你从句子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揪、吼、凶得像只豹子)此时的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谁来读一读。师:在下文中还有一处写到了老汉对小伙子的吼,你找到了吗?(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师:这两句话中有一对词截然相反你找到了吗?生:推和揪比较一下,这一推一揪,老汉心里是怎么想的啊?揪师: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此时的洪水已经像魔鬼一样要吞噬人们的生命了,大家都在逃生,现在晚一步就多一分危险,老汉怎么把自己的儿子揪出来了?说明他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心里只有群众,没有儿子。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推生:推跟刚才的揪正好相反,而且是用力推,可以看出老汉想让儿子活下去,他很爱自己的儿子。师: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了,他用力将小伙子推上木桥,是老汉迫切希望儿子能活着,儿子的生命重于自己,是老汉的爱子情深啊! 这一揪一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汉的无私无畏,舍己为人。师:自己再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吧。齐读。师: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但是,为时已晚。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音乐起)当老汉目睹这一切的时候,他似乎要喊什么,喊什么呢?但是他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来不及说,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为了村里一百多号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儿子,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文章到这里结束了,却留下了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全村人得以平安逃生的“桥”到底是什么?是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一心为了群众,他是无愧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的抉择所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架起了这座不朽之桥。六、板书设计一心为民16桥无私无畏《桥》基于实践反思三次备课一、教材分析1.本课位置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本组四篇课文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特别是《桥》这篇文章。教学本组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这篇课文篇虽然幅短小,表达特点突出,课文所蕴涵的情味、思想内涵却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认识“肆、揪、瞪、搀、祭、奠”6个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读准“势不可当”中“当”的读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四、教学准备课件、音乐等五、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渲染气氛。1.看图谈感受。伟岸的群山脚下,俊秀的青松依旧,只是平添了两座新的墓碑。是什么让饱经风霜的老人,如此的伤心欲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2.齐读课题:16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感情上的铺垫。】结合预习谈一谈文中的桥指的是什么?(修改处)【修改意图:本文题目蕴涵着深刻的含义,学生看的见的是那座窄窄的木桥,而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那座无形的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从导入开始,就引导学生理解桥有两种:有形的桥,和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的无形的桥。为教学的难点做好铺垫。】二、借助猜词联想的方法理解词语。出示第一组拥戴、清瘦、沙哑、豹子、搀扶、祭奠、乱哄哄、跌跌撞撞指名读出示第二组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1.指名读2.你能猜猜其中哪个词的意思吗? 预设:狂奔:我猜疯狂是疯狂地跑,说明跑得很快!那么结合课文说一说文中指什么?课文中说洪水狂奔,我想应该是说洪水很凶猛。3.试着用刚才的方法再来猜一个词预设:狞笑:凶恶的笑,洪水在狞笑,肯定是说洪水很可怕,威胁人们的生命了。4.小结:自己先根据字面的意思来猜一猜,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指什么,平时我们在阅读时,如果身边没有字典,词典,能通过自己的猜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妨碍阅读。【设计意图:一是通过词语的理解,渗透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二是落实课标中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三是教会学术方法,在学生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能通过自己的猜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妨碍阅读。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三看视频了解洪水的凶猛(修改处)先来看一段洪水的录像你能用上刚才学到的词来形容一下自己所看到的情景吗?【修改意图:观看录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运用刚才学到的词语再现所看到的情景,还原词语的形象、情感、分量,与课文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三、初读课文,感悟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1.结合预习,浏览课文,想一想什么地方是你意想不到最感到震惊的?2.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3.小结:直到最后人们才恍然大悟,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也就此揭晓,这样的安排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设计意图: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是文章比较突出的表达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说一说最感到震惊的是什么?体会文章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四、结合重点句段,感受洪水的凶猛。一场洪水夺去了父子俩的生命,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啊?请大家读一读1~6自然段,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一)感受洪水的迅猛,体会语言的简练生动。预设一:1.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自由读,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之处?2.短短的两个字就构成了一句话。用简短句和比喻来渲染大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凝重的笔调,字字千钧,分明让我们感受到这场雨大得非同寻常。一起来读一读。预设二:1.出示句子: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运用比喻,把洪水比作“野马”——“受惊的野马”——“一群受惊的野马”。 2.指名读谈感受。预设三:1.出示句子: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2.这是我们平时在舞台上看到的优美的舞蹈吗?这是怎样的舞蹈?(威胁人们生命的死亡之舞)3.指导有感情朗读。预设四:1.出示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2.想象朗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洪水之大,且在读中体会作者用简短句和比喻、拟人的方法来渲染大雨的来势凶猛,增强文章表现力的这种表达特点,通过教师的引读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如临其境!】(二)感情朗读描写洪水的句子。(修改处)【修改理由:三分文章七分读,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表达之简练与内容之丰富的巨大对比中,再次领悟了短句的表达效果,铺垫、渲染紧张、危险的情境。】(三)通过间接描写感悟紧张的气氛。刚才大家找到的都是直接描写洪水的句子,那么除此之外,你还从1~6自然段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山洪的来势凶猛呢?预设一: 1.出示句子: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体会到什么?2.出示句子: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抓住“疯了似的”指导朗读。【设计意图:此环节从人们惊恐不安的反应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情势危急,且在读——画——议——读中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情景。为进一步理解老汉的英雄行为做好了铺垫。起到了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用。】五、紧抓人物言行,感悟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渲染导入下一段预设一: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2.抓住“他像一座山”感悟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形象。3.引导学生想象想象一下:这位受人拥戴的老汉曾经为村民们都做过些什么呢?(修山路、支援失学儿童,慰问贫困人家,解决邻里纠纷……)4.激情引读预设二:1.出示句子: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2.一个“望”字,你读出了什么?预设三:1.读7—23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写下让你感动的原因,再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去读、品、议,通过老汉对乡亲、对自己、对儿子的言行的感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一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也为理解课题这一教学的难点做好了准备。】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1)他揪出的这个小伙子是谁?老汉对待儿子的态度是怎样的?(2)你从句子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揪、吼、凶得像只豹子)(3)指导读。3.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1)找反义词。(2)比较词语,揣摩人物心理。(3)借助字典中的解释进一步理解揪的意思。(4)结合揪再谈感受。(5)小结:说明他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心里只有群众,没有儿子。 渲染: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作为党支部书记的福清究竟爱不爱自己的儿子?“推”的学习:(1)结合“揪”的理解谈体会。(2)情感升华:最后只剩下他和儿子了,他用力将儿子推上木桥,作为父亲的老汉多么迫切希望儿子能活着,儿子的生命重于自己,这是老汉的爱子情深啊!这一揪一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舍己为人。【设计意图:围绕课文中心进行自主阅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重点.文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蕴含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与丰富的思想,在文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想象老汉的内心活动,感受老汉——村党支部书记在灾难面前,将生的希望留给群众,不徇私情、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体会把最后一丝生的希望留给儿子父爱的伟大,体会共产党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丰富情感的人。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主观感受,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意向。】4.比较两处“吼”所带的感情一样吗?(修改处)5.指导朗读两处“吼”。【修改意图:朗读品味,与文本对话,做到言”和“意”的真正统一,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体会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六、升华主题,理解“桥”的真正含义。1.全村人得以平安逃生的“桥”到底是什么?2.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一心为了群众,他是无愧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的抉择所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架起了这座不朽之桥。 【设计意图: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老支书在生死关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生命桥,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难点迎刃而解。】七、板书设计一心为民16桥无私无畏【设计意图:体现教学思路,突出文章中心:老汉用自己无私的人格搭建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将村民从洪水中救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架起一座通往专业成长的桥——济南市堤口路小学综合组《桥》课后评议会【研修组名称】济南市堤口路小学语文综合组【会议时间】2011年12月7日【会议地点】济南市堤口路小学接待室【会议主题】以围绕目标,精选课文内容,有效达成目标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表达效果为训练目标,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后评议会。 【会议名称】《桥》课后评议会【会议记录】赵广峰【会议主持】孟军【参加人员】卢广娜、耿蔷、马燕、买妮莎、孙洁、黄馥兰、赵广峰、马远华、路秀英、吕雯、刘长森、朱英华、马仁姣、曹晶【会议流程】1.根据观课报告进行观课交流2.执教老师进行实践后反思3.研修组小结,整体报告【会议内容】孟军: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曹晶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精彩课例。课前,我们进行了专门的分工,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三个观课维度多个观测点来进行观课。大家根据自己的观课分工结合我们此次磨课研究的问题,使用了不同的观察工具进行了观察记录,并进行了分析,写出观课报告。下面就请大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课后的交流。学生学习方面马燕:我从师生的互动及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质量方面进行评价。 课堂是否有效,除了检测学生通过该节课有何收获外,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情况,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有丰富的体验也是其检测的标准。尤其是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直接反应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是否准确,也间接体现教师引导过程中有无疏漏!这节课的学生参与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有27名同学主动参与了课堂,与教师积极互动,占全体同学的71%,这个比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面很广。教师试图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互动,因此也设计了小组合作、同位讨论及自读自悟环节。这样,就让那些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参与到了课堂互动中。从学生回答问题次数来看,大部分同学只回答了一次,只有三个同学回答了四次。教师并没有忽略坐在教室左边、右边、后边的学生,而是把机会同等的给班上每一个人。从回答问题的质量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流利,简明扼要,回答完整,有针对性。个别学生虽然回答的针对性较差,但经过教师的提醒,能及时补充自己的发言,且质量提高。整个课堂上只有一位学生在发言过程中,针对性较差,但其他同学能及时给予评价和补充。可见,学生对文本掌握十分准确!纵观整节课,教师对于整个课堂调控的非常好,大部分同学都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马仁姣:我从学生的学习效果角度评议。曹老师执教后,我们随机抽取了班中的十八名学生检测,约占班中学生的40%。就检测结果来看,做以下分析:1、生词方面:教学后检测的生词,都是本课教学目标中明确要求认读的。从检测结果来看,学生认读正确率达到97.14%,学生对生词读音掌握非常扎实。比第一次试讲后检测(64.3%)有了明显提高。可见,曹老师虽是教学五年级,仍用了充足的时间,有所侧重地进行字词教学,容易读错的字词,及时、反复纠正,收到较好的效果。2、朗读方面:正确朗读情况。人均读错字0.2次,漏字0次,添字0次。而曹老师第一次试讲后检测结果分别为1.7次,1.1次和0.9次,提高明显。可见曹老师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朗读时间充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自读、默读、朗读、读齐的形式,朗朗的读书声贯彻整个课堂。3、流利朗读情况:停连不当、重复次数分别为0。之前测得数据分别为1.9和0.7。学生在句读等方面进步较大。经磨课后的教学,这些情况不再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纠正学生语速、停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感情朗读情况。学生能够在充分领悟的情况下,读出雨势之大、情势之危急、老汉之镇定的语气。较前次检测,学生的朗读更由感而发,而非朗读技巧的展示。显示出课堂教学效果很好。4、课文理解方面:本次抽测的八名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谈出了自己的感受。 总的来看,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非常到位,能从内心感受到老汉的一心为民、无私为畏的精神。但是,学生就文章的语言表达、通过学习课文掌握阅读方法方面,还有不足。可见老师在课堂上,在这些方面的教学,还略有不足。吕雯:我的观课角度和马仁娇是一样的,我给曹老师提点建议: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就“体会关键句段的表达效果”方面,应再加强小结的意识,帮助学生概括梳理该环节内关键句段的表达方法。注重从点到线到面的转变。教师教学方面买妮莎:我从教学流程方面进行评价。时间统计来看,教师教学时间分配相当合理,把整个课堂的大部分的时间交给了学生,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以情导入,渲染气氛,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课文感情之中。结尾处又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的含义。使这一课题更加深入学生心中,升华了感情!整个课堂相互呼应,学生始终在浓浓的情感中进行学习,效果较好。黄馥兰:我接着说说在教学流程中的两个亮点。一是导入之后教师让学生借助猜词联想的方法理解词语。这是教师教给学生的一种方法,起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二是创设情境,进行想象。“在平时的日子里,这位老汉曾经为村民们都做过些什么呢?那木桥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此时似乎要喊什么,喊什么?”这两个问题给了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更好的走入文本奠定了基础。马远华:我从教师的教学语言方面进行评议。曹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语言,分别是提问用语、纠正错误、评价语言、辅助分析、总结性语言。分析提问用语。九个小环节中,31类教学语言中,31次规范科学规范,科学度达100%,30次精炼准确,精炼准确度达96.8%,17次生动,生动度达54.8%,26次激发思维,激发思维的比例为83.9%。 这说明曹老师的教学语言规范科学和精炼准确度都很高,语言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扎实有效,但是生动性欠佳,感情基调基本一致。但是结合《桥》这节课,因为感情基调基本是一致的,老师的教学用语已经算是生动有效了。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表达生动的同时,如果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课文,用不同的语气来体会情感的起伏是不是会更好?朱英华:本节课,我的观课内容围绕“课堂提问”展开,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形式。通过提问,可以体现教师教学的基本思想及方法策略。通过师生间的提问与对话,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交流与学习。曹老师在本节课中,课堂提问的目标指向性比较明确,问题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问题难度有简有繁,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内容的设计富于启发性,评价创新型、启发诱导型、分析理解型、朗读指导型的问题占大部分比例。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从图中看到什么,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下文。结尾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全村人得以逃生的桥,到底是什么?从而点明课题,升华主题。提问中,曹老师善于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实现了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通过分析,更加清晰与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成就高效的语文课堂。曹老师这节课让我们收获多多。耿蔷:在这堂课上,曹老师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和其他学习活动给予有效的评价。通过数据分析来看,热情鼓励多达14次。“一般性的肯定”次数达15次,还有5次“无评价”,这一现象与本文特点有直接关系,所以说曹老师在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不破坏文章的整体美感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大多是一般性的肯定,这样的评价缺乏准确性和针对性。读得好?怎么好?是读出了洪水的凶猛还是读出了老汉的高大形象?教师的语言应该再精准一些,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性质方面孙洁:我从如何围绕目标,精选课文内容,有效达成目标的角度来说一说。老师用1分钟的时间认读了词语,效果良好。用大约1分2秒的时间进行了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从字面猜一猜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说一说文中指什么。 通过词语的理解,渗透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不留痕迹的落实了课标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要求。同时重在给学生渗透一种方法: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能通过自己的猜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妨碍阅读,帮助学生从学课文到学课程的美丽转身。教学中通过自由读、默读、快速浏览、有感情朗读、创设情境读等形式总用时15分,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的“以读为本”。尤其是创设情境读“他像一座山”,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学生感悟到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他就是全村人的靠山呀!老师把朗读训练和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充分展示了学生理解不断深化,朗读能力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一点建议:教学中有点急于求成,一是问题一抛出就接着请学生回答,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这样的回答由于缺少深入的思考,理解略显肤浅。二是有感情朗读指导不充分,学生到了高年级朗读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除了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把握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让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刘长森:我接着孙老师的来说。本节课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从教学时间分配分析,本课时的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用于教学目标的第三条和第四条用时最多,占到76%。随着教学环节的进行,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逐步加深,对课文的表达方式渐渐清晰,对于人物形象的感知逐步深入,获得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第三环节中,紧紧抓住了当时的环境来衬托人物形象,并且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外表的赏析进一步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到到老汉伟大的人格和公私分明的精神。整节课学生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形成良好的思维碰撞,课堂生成精彩有效。赵广峰:我和孙老师、刘老师的观课维度是一样,仅说一点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略微加强情感的渲染和更加充分的朗读指导,以使学生在充分的、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成对人物伟大人格和光辉形象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主题,升华自己的情感。 路秀英:我从课堂的生成情况进行分析。由于曹老师预设充分,本次课堂的发展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圆满的同时却觉得有点遗憾:课堂少了生成亮点。课堂中最亮的点正是由临时生成的问题点燃的,因为那是学生们自主地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起来的标志,那也是同学们内在深层次的发展需求。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课堂教学,卸下包袱,采取积极的态度,带领学生一起探究,不拘泥预设,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提高发展的有利资源,迎来未曾预约的精彩。卢广娜: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多媒体、板书、音乐等增强了课堂效果。假如对以下两方面进行斟酌,效果是否会更好:1、在印发给学生的课文纸上,直接省去课文的25—27自然段。上课时,教师再次出示课文真正的结尾,我相信,学生会更加的感觉出乎意料与震惊。那么在这,让学生对比这两种结尾,是不是更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呢?2、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众多前来为老支书送行者中谁在干什么,说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孟军:从教师的评价来看,曹老师在课堂上提问19个问题,不包括师生交流中追问的小问题。19个问题共有56人次回答,教师给予评价了53次,评价率达到91.4%。教师语言评价中肯定评价38次,占总评价的71.7%,引导性评价15次,占总评价的28.3%。课堂上老师只有5次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语言评价,但老师在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回答,用激励的眼神和赞许的点头示意肯定学生的回答。整堂课曹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肯定评价为主,如“你是个情感丰富的孩子!”“你真会读文章。”“听得真仔细!”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恰当亲切的语言不断激励学生,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语言上的肯定,曹老师还注意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当学生读到动情之处,说到感人之时,曹老师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示意及时给予学生表扬。这样就不打破当时的感情基调又切实地评价了学生,与学生进行了心与心的互动,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建议:整堂课,曹老师能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能根据老师的引导评价抓住重点句段解课文内容,深层思考,谈出自己的深刻体会。 只是有一些肯定性的评价语言过于简单重复,“说得真好”“读得真好”出现频率较高,缺乏针对性。应该让评价语言更为丰富,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加明确。在课堂上老师还应随机应变,处理好生成性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评价。让阅读课堂充满生机,焕发人文气息。曹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今天大家从不同的观课角度对于我的课例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和很多良好的建议,我将认真听取各位的意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语文教学,提升自己。我会按照大家的评议对教案进行再次的修改,谢谢大家!孟军: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今天我们又齐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在沟通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课例打磨体现着集体的智慧,在课例打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曹老师,我们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都收获颇丰。曹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有亮点有不足,老师都从自己的观课角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曹老师能梳理、融合大家的建议再次修改完善备课,形成基于实践反思的备课。《桥》课后评议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实践反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曹晶《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 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首先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一篇文章,教师要从文章的内容、主线、主调、文道上等进行整体的把握,所以教师要能够透过文本的字面去领悟那涵咏不尽的真义,要能够细致地体察文中酣蕴的情、味,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个性体验,并使这一切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资源,使之形成学生的内化,使文本、学生、教师三方面的有机统一,达到更好效果。一、预设的自我评价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老汉这一主线展开。首先,以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再读,紧张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老汉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这一环节的教学也就为下面埋下了伏笔。接着,以老汉的言行来展开教学。在村民们惶恐不安的时候,有一个人跟大家的反应截然不同,他就是老汉,学生找到句子“他像一座山。”并围绕为什么说他在村民的眼里像一座山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想象在平时的日子里老汉是一座让你获得幸福的靠山,在困难时他是一座给你信心的山,而此刻在灾难面前,他就是一座让你有希望活下去的靠山啊!然后,引导学生找到老汉最感动人的言行“一推一揪”,通过“冲、揪、凶得像豹子”等词,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细细体味,老汉的形象自然而然深深根植在学生心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畅。真实的感受,真切的情感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二、初次备课后所做调整(一)抓住关键词“揪”和“推”初次备课时忽略了“揪”和“推”,本次磨课要解决的问题是“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表达效果。”而这“一推一揪”正是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关键。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重新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自读后画感动的句子,时启发引导在这两个词语上做足文章。学生在“推”中寻得一位父亲的心中之情,又在“揪”中探得一位支书的无私之爱,体会到老汉身为父母又心系群众的矛盾心理,人性化地感悟老汉的形象,从而掀起学生内心巨大的感情波澜,共产党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丰富情感的人。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出老汉不徇私情、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二)加入词语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定了词语教学,而在实际的课堂中没有很好的落实。因此,加入了读词及猜词的环节。先读一读,再猜一猜字面意思,最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是通过词语的理解,渗透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二是落实课标中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三是教会学术方法,在学生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能通过自己的猜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妨碍阅读。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三、实践反思后的调整在本节课中也留下了问题,值得我深深的思考。《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地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然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时常出现强硬地授受。这主要表现在教学的暗示中。比如在体会文章句式短小、段落简练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感知了这一特色之后说:“凝练的语言,字字千钧,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采用的是“寓答于问”的引导。或许,这样学生的回答会比较贴合我所需要的答案,但是却缺少了实质性的学习。如果能更多的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现,学生对本课的表达方法能体会更加深刻,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高。语文教学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领悟,是情感共鸣弦乐,是心灵净化的乐土。真正的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去除浮华的表象,让学生有实质性的所得,将成为我今后教学关注的重点。 【整体报告】研修组整体报告时间如白驹过隙,历时三周有余的远程研修的磨课环节将近结束,课例打磨即将划上句号,远程研修结束的钟声渐渐入耳。回顾二十几天的磨课历程,我组成员在磨练过程中老师们且行且思,终于化蛹成蝶,美丽变身。下面就我组的磨课作如下总结。磨课之初,我组在认真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共同订立了如下研讨目标:1.通过磨课,对接课堂,掌握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抓住与目标有关的课文内容,将目标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2.通过课例研究,使教师理念上有提升,行为上有变化,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3.通过磨课,引领全组教师经历“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磨课过程,切身体验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引领教师走上有效的校本研究之路。提出了如何围绕目标,精选课文内容,有效达成目标和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表达效果的重点研究问题。11月23日我组制定并发布磨课计划。随后备课研讨、上课、观课准备、课后评议从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到线上网络间的碰撞,两个学校的老师精诚合作,深入思考,热烈探讨,教研氛围异常浓烈。根据专家的指导,历经一轮轮的抽丝剥茧,在一次次的思索交流中,磨课中的研究困惑越辨越明;在一次次的修改学习中老师们的课程意识、效率意识和生本意识逐渐提高。一、初步探索出了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提高了我组教师抓住与目标有关的课文内容,将目标落实到语文教学的能力。在大家的共同研究中,尤其在省课程专家的指导点拨之下,曹老师《桥》的阅读教学课堂展示出了一节语文阅读课的一般模式,研究探索出了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表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进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一般教学规律。 尤其是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二、“磨课”使远程研修的理念得以贯彻和充分体现,教学能力能力得到快速真实的提高。观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行为的改变,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美丽转身。磨课之初,为了能明确研究的任务和合适的研究问题,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开展网上研讨和座谈会;为了使磨课能始终围绕着研究问题,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查找相关资料,用理论知识丰富和支撑磨课的内容。围绕着各自的观课切入点,制定量表,记录资料,分析数据,形成了较专业的观课报告。“磨课”使远程研修的理念得以贯彻和充分体现,教学能力能力得到快速真实的提高。初步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美丽转身。三、观课评课之中,老师们且行且思,专业研究能力得到提升。磨课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在磨课的过程中,我组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精彩的课例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通过磨课,整理和反思,教学语言的运用变得更为精辟,简练,生动。议课时教师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是从自己观课角度提出的,集思广益,不断对教材有所创新。一次次的反思,一遍遍的实践,在同伴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磨课也逐渐绽放出更多的美丽与精彩。我组成员在磨练过程中老师们且行且思,终于化蛹成蝶,美丽变身。四、一点困惑正如专家沈大安的点评指出的:在本次磨课中我们发现如何做到教材为我所用,适度精确地进行合理取舍不易把握。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总结的还有很多很多。只有认真反思,及时总结学习的收获,并将学到的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实践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虽然磨课将息,但我们研修不止,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学与研修路上将上下而求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