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穷人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2.理解重点句(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四)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编故事以升华情感。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二)疑点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三)解决办法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3.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表述练习。4.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5.续编《穷人》这个故事。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穷苦的人。)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检查自学情况(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板书:桑娜渔夫(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很善良)板书:善良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三、学习第一段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②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③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二、学习“抱回孩子”部分内容(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出示重点语句投影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可从以下几方面说出。(桑娜走出门去,她出去向海上张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桑娜是在自己的亲人安危不知、生死难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关心她人、心地善良。)(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当她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她乐于助人的本性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她什么也没想毅然决然地把孩子抱回家里,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桑娜把孩子抱回家里后,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说明了桑娜的善良,由于善良心的驱使抱回了孩子,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他会同意吗?这是她第一个不安的地方。“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这是她第二个不安的地方。他觉得愧对丈夫,“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说明桑娜为救人之难,宁愿自己皮肉受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内容(1)自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讨论、交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的美好心灵。)(“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母亲死后的惨相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上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些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渔夫的善良。(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①表示停顿、间歇;②内容上的省略。(3)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生: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四、围绕重点、学习表达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2.学生集体议答:(l)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猛地推开门”。“敲了敲门”是出于礼貌做出的动作;“一次又一次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多,迫切想知道屋内情况;“猛地推开门”是桑娜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高贵品质。(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学生说、老师随时引导。)3.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五、课堂训练、发展技能1.出示投影,发挥想象,说一段话。投影内容:课文插图(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闪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2.学生练说,班内交流。(六)指读课文,启发再次质疑问题(随机解决)(七)教学生字新词
1.学生自己识记字形、重点辨析“寡”、“魁”的字形。2.听写生字,了解掌握情况。(八)布置作业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目标: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3、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重点难点: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教学准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要诚实……”几个字)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小学生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有时欺骗并不会遭到谴责,也许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一场得到感激的欺骗。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板:欺骗)A、“谁”欺骗“谁”?B、为什么欺骗?C、怎么骗?二、质疑读文谜底就要揭开,但是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这场骗局非常巧妙如果不是因为一些重要的因素,就不会被揭穿,那么读书时就要格外仔细,别漏掉了关键的东西。关于A残疾的书摊主人、他的妹妹——没钱但爱读书的我几个重要的词:残疾——是后来揭迷的条件,如果他不残疾,我就不会提草进去,就不会发现上当受骗妹妹——同伙,如果没有她骗局就无法实施没钱但爱读书——受骗的起因关于B想成全我的读书愿望——我没钱读书关于C谎称家中有马,要买我的马草。把这些答案连缀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概括,把重要的东西连缀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看来概括也不难,谁能借助这些词句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揭秘概括只是我们读书的最基础的本领,高明的读书人不但会读懂主要内容,还会读进书中去,在骗局揭穿之前就已经发现这是一场骗局。你们能发现吗?自己读书看看谁能早早地发现这是一场骗局。(学生读书)汇报,说说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是场骗局。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一愣”为什么?“一亮”又说明了什么?)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为什么“茫然”?为什么要“命令”?)“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提!”(为什么“急”?从“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么?)他这样的煞费苦心又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这样费尽心机?(为的是让我能读到书)你觉得“我”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看出?(第13、15节的两次哭)四、感情朗读会读书了!但真正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读出什么来?读出感情来。这件事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可见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们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把他的情感表现出来,那才叫会读书!文章很长,这样吧,自己先取一段认为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来读读,先练习练习。(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相机评点)五、情理交融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平时我是不教人的,这是最高机密,这是千金不换的,这相当于武功密笈,可是今天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豁出去了,讲给大家听——那就是,读有所悟,就是说要读出道理来,悟出人生哲理来。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指名说)我也像大家一样,运用我的密笈悟出了这样的道理:1、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2、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11唯一的听众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他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产生的原因。课前准备小提琴协奏曲,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不知道同学们读了几遍,老师也跟你们一样,昨天才接触这篇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总觉得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吧!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他们的故事中去吧!二、初识大意:1、请选项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故事,待会老师请你来简单地讲讲这个故事,开始吧!2、指名说,借助这里的信息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说给同桌听听吧!三、细究课文1、故事读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课后练习一的问题。练习(1):“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描写我“心理”和行为的句子。(2)交流汇报:我的心理变化沮丧——羞愧——自信(3)探究变化原因a、解决第一次心理变化的原因沮丧——羞愧读课文1——3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我的心理由沮丧变为羞愧的原因。指导学法、运用:感情朗读法,联系上下文,联想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法。小组依据学法讨论,汇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小提琴,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曲是那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而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二、继续探究,重点交流1、上节课我们已经控究了从“沮丧”到“羞愧”这一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我由“羞愧”变为“自信”这一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老教授的言、行、神是促使我的心理发生变化的关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1自然段,先从中找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的句子。2、生汇报老人的语言描写。(出示幻灯片)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请继续吧!”“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问:那么我听了这样的话,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 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这正是由于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读出来吗?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③“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 问:我的反应如何? 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过渡:除了老人的语言描写,老人还有没有通过其它形式给我帮助,使我的心理发生变化呢?3、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3)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正是这真诚的语言和平静的眼神,使得我由羞愧变得充满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三、拓展: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填空:(二选一)(真诚有爱心的老教授勤学苦练有信心的小提琴手)我想对老教授说(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我更想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四、升华:说实话,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从瞩目的舞台中央。曹老师也希望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把握好自己,拥用属于自己最精彩的人生舞台。12*用心灵去倾听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学入理解课文内容。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谈话揭题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初读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我苏珊的交往过程)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研读感悟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那么高的评价啊!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3)学生交流谈感受。(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交流练笔。总结深化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教学准备搜集与“诚信”或“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警句。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读题引入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二、确定观点,准备辩论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三、小组辩论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四、班级辩论1、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2、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3、辩论。4、师生点评辩论情况。五、课堂小结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1、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2、习作时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3、要表达真情实感。二、举例启发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流。2、教师总结、点拨。三、搜索题材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个星期、最近……)、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角度去搜索题材。四、布置习作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名言激趣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名、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二、交流习作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评点。三、佳作共赏这次习作要求大家与生活中相互关心令人感动之事,写出真情实感,并且注意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断的同学请举手、或者自荐。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学生自评。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3、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四、指点迷津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师生讨论如何修改。五、动手修改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回顾·拓展三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2、积累谚语。3、推荐课外读物。课前准备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辩论”运用过的。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教学过程一、对话引入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内容。2、师生讨论比拼方式与方法。3、总结讨论结果: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分的“演说家”。
二、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1、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2、分享精彩片断————环境描写。(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学评价、补充。(2)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3)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名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3、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1)组内分享,注意倾听写评判。(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3)几名学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价、补充。(4)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4、民主评选第一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并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与鼓励。三、比拼二:读悟警句1、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1)学生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同学都举手表示懂了,此生即为本轮演讲家的竞争对手。(2)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3)至少背诵5句中的2句,指名背诵成功者为本轮朗诵家竞争的实力派选手。2、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1)小组长负责:比比本小组谁收集的名言警句最多,并记录姓名、条粗线条报学习委员,由班长宣布本轮的收藏家,宣布前请老师鉴定。(2)同桌互谈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向小组长推荐优秀者。(3)小组长负责:竞选本组最佳名言警句朗诵家。(4)各小组最佳朗诵家竞选班级朗诵家,朗诵前由小组长说明推荐理由。(5)全班参与评选。3、民主选举第二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四、比拼三:推荐优秀书籍1、自由朗读“课外书屋”中对《绿山墙的安妮》一书介绍。2、通过谈话提问了解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文中提及的《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3、知识大比拼——课外书屋中,你认为哪本书最值得推荐?我们来发表演说,说出你的理由,看谁谁勇敢:看谁最幽默,看谁的书最有吸引力;看谁的书最值得看!(1)发表演说要有称呼,有开场白,有结束语;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态度自然大方。老师传授秘诀,设置悬念,自己的话讲而不是读。(2)自练(3)自荐,上台推荐书籍。(4)学生举手上台挑战擂主。
(5)评价两位选手,确定新擂主。(6)鼓励学生挑战新擂主,再作分析与评价。(7)小组交流,推荐新的挑战者,产生新擂主。(8)推荐本轮演讲家、收藏家、朗诵家候选人名单。(9)对当选者表示祝贺。五、比拼四,合创精美小报1、教师小结过渡,通过一次一次紧张而快乐的比拼,同学们的收获更多了,体会更深了,对同学个的了解更全面了,对吗?我想如果把这一块一块分散的比拼内容进行信息处理,知识整合,制作成一张一张精美的小报,不仅我们的同学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同学了解我们,认识我们让我们也获得知识。让我们赶快行动吧!2、寻找合作伙伴,要求:(1)至少2人,最多3人。(2)强强合作或强弱合作,杜绝弱弱合作。3、比拼时间为一星期,要求书写整洁,内容丰富,富有创意。4、一周后评比,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若干名。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材料的巧妙组合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且无私的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地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来了解我们这位母亲。(板书,齐读课题。)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家园地球吧!就让我们乘坐中国人自己研究的宇宙飞船,去太空旅行吧。(播放课件)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发射了。请同学们睁开眼,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地球美吗?看到这个美丽的星球,你用一句话来谈谈感受?(生说)2.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看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4、自由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下批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鱼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可爱容易破碎)二、整体分析,点拨升华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评价。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自己听。(教师范读)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母亲地球吧!(学生齐读)2.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理解能把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最大的慷慨。读到这我想同学们应该理解到,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我们人类的母亲了。只有母亲才能有这样的心去包容、去奉献。3.理解了课文相信大家会读的更好。(学生读课文)4.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他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都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5.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那样的坚固。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1)地球的渺小。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2)资源有限。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3)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4)完成填空: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下埋藏的( ),如果人们没有节制的开采,最多开采二三百年就没有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 )、( )、( )、大气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如果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就会造成一系列( )。大家通过练习,了解到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个练习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方法:我们想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6.我们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却依然在遭受着破坏。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资料。请你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讲解我们的地球遭受了怎样的灾难?(生说)7.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资料。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课件展示:)被染成红色的小河;黑色的水上漂着人们丢弃的垃圾;满是泥沙的浑浊的河流;被砍光树干后留下的树桩,人们正在整理砍伐下来的木材;被无情猎杀的藏羚羊;黑烟侵蚀着蔚蓝的天空,空气令人窒息;人们日夜不停的滥挖矿山……;同学们,看着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我仿佛看到地球在哭泣,你不想说点什么吗?8.地球这个孕育着亿万生灵的神奇母亲,我们只有保护她。那是因为——(课件展示:)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学生齐读。)有什么不对吗?学生找出问题,少了“至少”二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学生对比着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9.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到我们的地球母亲所遭受的灾难,我们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生说)三、全文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了解了地球母亲的苦难。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做贡献,让我们的家园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鱼虾欢畅,处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四、作业设计倾听家园的呼唤语文实践活动,展示介绍空气、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可以是资料图片,也可以是文字介绍。14*大瀑布的葬礼【教材简析】《大瀑布的葬礼》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分配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自下而上所面临的大事。课文语言优美,感情充实,是进行环境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开头作者先写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制作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主动质疑,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明白了“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道理。今天让我们再去参加一场“特殊的葬礼”,相信同学们会受到更多的启发。2、指名解释“葬礼”,并说说这场葬礼的特殊之处。(适时板书课题)3、指名说说:通过预习,了解了那些内容要点?(预设:主要内容、今昔的概况等)4、再次齐读课题,指名说:看到课题,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要举行葬礼?为什么由总统举行葬礼?怎样举行的葬礼?)二、自主合作,探究“变化”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描写大瀑布雄伟壮观和奄奄一息的句子,认真品读,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自主、合作学习。)2、学习“昔日之景”(三、四自然段)过程为:指名汇报描写“雄伟壮观”的句子——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展开想象,描述画面——看课件展示的瀑布雄伟景观——指名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配乐朗读三、四自然段3、学习今日变化(第七自然段)过程为:看课件展示的瀑布逐渐消失的一组画面——指名谈自己的感受——出示句子(第七自然段),想象画面,理解“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形容枯槁”几个词——再感情朗读这段句子。三、联系实际,探询原因:1、指名说说导致瀑布消失的原因。(建水电站、砍伐木材、水土流失)2、联系实际,谈一谈破坏资源产生的恶果。3、看课件展示的瀑布今昔变化的图片,想象:如果你是大瀑布,会向人类说些什么?四、练笔演讲,升华情感:1、指名说说举行这次葬礼的目的以及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的原因。2、引导学生根据最后一段内容准备演讲词,三分钟后即兴演讲。3、师范读巴西总统的演讲词原稿,引导学生代表地球母亲说一句话告诫人类。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读读写写文中出现的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查找资料,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导入“神圣”。1、说说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里来形容什么?2、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那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土著居民地也是神圣的。他们会自豪地告诉一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二、初读课文,感受“神圣”。土地可以用肥沃、贫瘠来形容,还可以用宽广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那么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1、介绍文章背景知识。(印第安人首领西雅图写给白人领袖的一封信)2、自由读文章,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3、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教师随机纠正字音。三、梳理内容,定位“神圣”。1、再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2、再读课文,边读过想,什么地方读明,做好标语。3、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四、研读课文,理解“神圣”。1、自由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现怎样的画面。(1)抓住“圣洁”,理解内容。(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任何东西,不会破坏、伤害它们)(2)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想象。(3)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1、2自然段。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师:(总结)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这片家园的家园。五、投入感情,诵读“神圣”。1、引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提示语,共同属于哪一个家园?学生不必回答,随即引导全班齐读课文前三自然段。2、各自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同学背诵下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品读句段,感悟体会教学过程一、读“神圣”,回想画面引读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第2、3自然段。二、悟”神圣“,探究段落1、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自由读文章3-10自然段,从文章里找出有关的语句。多读读这些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感受和体会。2、小组内合作学习,进行交流。3、全班进行汇报,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可能汇报的句子:(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善待我们的河水。①交流感受。②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待兄弟一样地善待河水。(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的味道。①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空气对生命很重要)②说说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体味到这种独特的味道?(3)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②重点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4)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你,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②说说我们是怎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的?③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重点理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三、联系课文,拓展延伸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16青山不老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2、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预设交流点。(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2)15年的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想象。(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指导朗读。3、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预设:(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用课件介绍晋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四、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①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有什么不理解的吗?②预设:“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生交流后,师总结)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段话。①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②交流练笔内容。五、再读全文,积累拓展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内容。2、阅读相关文章。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明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合理使用资源。2、能介绍珍惜资源的建议,在相互交际中完善自己的看法,写作建议书,3、观察漫画,理解漫画告诉我们的深刻含义,编成故事。课前准备1、每人一份建议书范例。2、多媒体课件。(各种资源图片和文字材料:其他保护环境的漫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明确交际主题
1、提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进行《珍惜资源》的口语交际。2、同学们,你知道地球上有哪些资源?它们对人类有什么作用?课件播放各种资源及其介绍。二、掌握资源现状1、目前,这些资源的现状如何?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盾。课件播放水资源的现状。你还知道其他资源的现状吗?请你根据自己的了解向大家作一番介绍。2、面对这样的状况,人类该怎么做呢?三、讨论珍惜策略1、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水资源呢?2、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其他资源呢?3、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你觉得自己在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上哪些做法是好的,值得向大家推荐,让我们都能在生活中这么做。4、你还觉得自己平时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呢?说出来让大家帮你想想改进的办法。5、你对本地区当前的资源保护话题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建议呢?请发表自己的感想。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写建议书)一、明白危害性在《珍惜资源》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知道了目前地球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现状,资源紧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人类的肆意破坏,你曾在生活中看见过人们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吗?请讲述给大家听。如果浪费现象继续下去,会给我们地球带来了怎样的危害?二、分析可行性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最想改变的一种现象,和同学开展讨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进呢?这个建议你觉得在现实中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性?三、写成建议书1、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减少浪费和污染的好建议,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建议书,交给相关的部门,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2、了解建议书,学习建议书的格式。(1)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有的建议书还写上所建议的内容,如例文。(2)称呼:要注明受文单位的名称或个人的姓名,换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请想一想,你的建议书是写给谁的呢?(3)正文:第一,可以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第二,建议的具体内容。一般建议的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第三,提出自己希望采纳的想法,但同时也应谨慎虚心,不用命令的口气。(4)结尾:结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与一般书信相同。(5)落款:落款要署上提建议的单位名称或个人的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3、明确建议书的要求。(1)明确。将自己建议的具体内容,采取的措施、方法、步骤一一列出,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
(2)可行。把握好分寸,实事求是,不提过高要求,所提的建议经过努力必须是可以实现的。(3)精炼。语言准确,短小精悍。4、练写建议书。教师巡视指导。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二、集体评点习作1、出示典型性的习作,集体讲评。(讲评标准对照习作要求)说说这位同学的习作中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说说这们同学的习作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进的。2、读自己的习作,认真修改、誊抄习作。回顾·拓展四学习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读书方法。2、积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标语。3、学习成语故事,积累成语。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师:请同学们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语中发现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对话。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内容:如果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不仅能帮助你读懂文章,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4、从本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体会这种读书方法的作用。二、日积月累1、自由读“日积月累”的关于“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标语。2、在小组里交流哪些标语已读懂了。3、指名说说标语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引导。4、这些标语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凝练、通俗、琅琅上口)5、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好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标语?6、读读背背好的标语。三、成语故事1、自由读。2、概括故事内容。同桌互说,全班交流。3、“竭泽而渔”现在多用来比喻什么?4、这个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指名说)四、布置作业
1、将“竭泽而渔”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2、继续收集标语和成语故事,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