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
交流平台阅读小说理解人物形象非常关键。抓住人物形象去体会小说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
老师指导(1)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2)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3)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如关注写桑娜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师:小说一般都塑造了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你们是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呢?交流示例
读小说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读小说时,要留意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热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读小说时,只要抓住了小说的“三要素”去体会,我们就能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如,“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就是一个经典情节。朗读下面的片段,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词句段运用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①片段中描写关公语言的句子虽然只有一处,但表现了关公的胸有成竹。②片段中描写关公动作的句子有两处,第一处表现了关公雄赳赳,气昂昂的英雄气概以及身手的敏捷,第二句表现了关公傲视群雄的大无畏精神和武艺的高强。③片段中有一处战斗场面的描写是侧面描写,不见其人,只闻其声,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斗的激烈,烘托了关云长的神勇。我的发现
①典型的情节离不开典型的人物描写。②理解典型的情节描写,同样也要抓住典型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去体会。我的收获
练习朗读①读关云长的语言,语气要沉着、果敢,要读出关公的胸有成竹。②读战斗场面,语调要稍高,语速要稍快,读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③读关云长的动作,语气要坚决、坚定,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①第一句话中,“狞笑”的意思是凶狠恶毒的笑。它是一个贬义词,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洪水的来势凶猛,把洪水疯狂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写出了洪水令人厌恶、令人恐惧的情形。我的发现
②第二句话中,“放肆”的意思是任意作为,不加拘束。它是一个贬义词,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洪水的来势凶猛,把洪水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强调了洪水的肆无忌惮,令人恐惧。
③第三句中,“嗤笑”的意思是讥笑、嘲笑,有讽刺之意。它是一个贬义词,句中指两个小姑娘对举动奇特的老妇人进行讥笑和讽刺,显得很没有素质,非常不礼貌。
①加点的词语都是贬义词,含有不赞成或坏的意思。②加点的词语都含有批评、否定、厌恶、憎恨、贬斥、轻蔑的感情色彩。我的收获
我会写:分别写出三个含有贬义色彩的二字词语和四字词语。二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运用阳奉阴违恩将仇报诡计多端凶恶可耻阴险
◎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接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时可以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出来。②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人物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前后矛盾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我的发现
①描写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来体现。②描写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内心的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来体现。我的收获
练习运用路灯亮了,我才发现天色已晚。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遵守了几天,就又给忘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心想着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想到这儿,我又加快了速度,飞快地向家里跑去。
日积月累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简介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盛唐前期诗人,也是著名书法家。
朗读古诗(1)注意读音:翘舌音的字有“书、知、章、少、识、处”,平舌音的字有“衰、从”,前鼻韵的字有“音、鬓”,容易读错的字有“偶、鬓、衰”。(2)注意停顿:“XX∕XX∕XX∕X”或“XX∕XX∕X∕XX”。
词语解释【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乡音】家乡的口音。【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衰(cuī)】减少,疏落。【相见】看见我。【不相识】不认识我。【东风】春风。
诗文大意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