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本文既要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更要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教学过程(一)聚焦模样,感受地球“美丽可爱”师:地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跟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呢?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师:读第一句话,从哪里看出地球美丽可爱?(抓住“晶莹”、裹着“水蓝色‘纱衣’”去体会。)师:第二句话有怎样的内涵?采用了什么表达手法?(A.运用比喻写法,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B.先理解“母亲”和“摇篮”的本义,再体会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段。(传达出对地球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二)内联外拓,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聚焦地球“渺小”,体会“只有一个地球”。师:尽管地球如此美丽可爱,但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却“只有一个地球”,而且非常“渺小”。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渺小”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地球是渺小的”?(关注具体数据和“一叶扁舟”,抓住两个“只有”,感悟地球的“渺小”。)师:请看一组数据,想一想,你从中能读出什么呢?地球的半径:6300多千米。地球的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海洋面积:3.621亿平方千米。地球陆地面积:1.479亿平方千米。地球可供人类居住的面积:约0.8亿平方千米。2013年1月4日全世界人口:70.57亿人。师:诵读课文片段,探究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地球是渺小的”?【设计意图】聚焦“渺小”,感悟“只有一个地球”,体会作者运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2.聚焦“资源有限”,感悟“只有一个地球”。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些资源的呢?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1)何谓“恩赐”?为何不是“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矿物资源,说明形成的时间漫长,来之不易,应该珍惜。)(2)聚焦地球的“无私”与“慷慨”:联系实际说一说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哪些矿产资源?(3)说说人们是怎样“不加节制”地开采这些有限的矿产资源的。(4)结合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漫长,来理解“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5)放飞想象,地球上资源枯竭后可能出现怎样的情景?师:诵读课文片段,探究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聚焦不是上帝的“恩赐”,地球的“无私”与“慷慨”,体会作者运用举例子、拟人等表达方法。师: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诵读课文语段,想一想,去掉“本来”一词行吗?(“本来”就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表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2)结合生活实例,说说人们是怎样“随意毁坏”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的?(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乱砍滥伐树木;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生态环境被破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工业废气、烟尘随意排放,形成酸雨;臭氧层被破坏等。)(3)联系实际说说人们是怎样“滥用化学品”的?(农业生产过度使用各种农药;人类食品、动物饲料过度使用添加剂、防腐剂。)(4)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态灾难:南方雪灾、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西南旱灾、甘肃舟曲泥石流、长江洪灾、森林火灾等。)(5)指导朗读课文语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气愤、伤心、可惜等心情。【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类摧残地球母亲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人类这种“暴行”的憎恨,对地球母亲的深切同情,播种环保意识。3.理解“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师: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资源又不可再生,必将枯竭,生态灾难频繁发生,那么人类可以移居到其他星球吗?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1)聚焦数字“40万亿千米”,体悟内涵。(“40万亿千米”是个很抽象的概念,非常遥远。太阳离地球够远吧,坐飞机得二十几年,不过它距地球只不过1.5亿公里。40万亿是1.5亿的差不多30倍,算算,坐飞机得600年哪!谁去?即使能去,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得了呢?)(2)聚焦“至少”一词,体悟内涵。(“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就“最少”,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了: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3)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引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还用数字来表明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这样引用资料来说明既容易理解,又让人信服。)(4)自由读课文第5、6、7三个自然段。【设计意图】适时补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来说明地球离别的星球更遥远,以及月球和火星不能居住的原因,以此说明目前人类暂时无法移居的事实。(三)紧扣“感叹”,增强“精心保护意识”师: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1)地球的“可爱”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地球的“可爱”,可从“
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象,以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及无私奉献自然资源等方面思考;容易“破碎”,可从“不加节制”地开采矿物资源,“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而使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等方面去思考。“同时”,旨在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2)宇航员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说地球“可爱”,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就是说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担忧地球面临的种种遭遇。)(3)请看一组数据:地球母亲脆弱的身躯每天还承受了哪些灾难?每天,地球上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每天,地球上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每天,地球上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每天,地球上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每天,地球上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师:想象一下,地球母亲是一副怎样的模样?(面容憔悴,衣服破碎褴褛;满脸愁容,伤痕累累。)师:拓展阅读薛卫民的诗歌《地球万岁》片段。地球万岁(节选)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还有:无休止地砍伐森林,绿叶为之颤抖;把动物拎上肉案,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坐视一个个物种灭绝;还有、还有、还有……师:受伤的母亲,美丽的容颜不再!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母亲呢?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放飞想象:此时此刻,你想对地球、对人类或对自己说点儿什么?师:听了大家的心声,老师感受到你们都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坚强决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呼声和心愿表达出来──师:(引)因为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人类的生存──
生:(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师:(引)为了美好的家园──生:(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师:(引)为了幸福的明天──生:(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设计意图】适时补充地球母亲每天承受的痛苦,使学生心灵上受到震撼,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引起学生的共鸣,启迪学生精心保护地球吧!(四)学用结合,引领学生投身实践1.回顾全文,梳理课文的行文脉络。2.聚焦重点,归纳课文的说明方法。3.学用结合,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师:老师建议大家在课后自主开展“六个一”环保活动:发一则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提一个环保金点子;参加一次社区环保活动;写一篇环保调查报告;编一份环保小报。【设计意图】布置实践性作业,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既有利于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又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促进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