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设计理念】《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分清晰,说服力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学会学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2、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的说明方法。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领悟作者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情感目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地球的“易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猜谜:“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评:一猜就准。)2、出示地球图: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3、你们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吗?(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二、设问导读:(一)了解地球的“美丽”。1、谈话:每天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2、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出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指导朗读。3、迅速浏览第一段,看看课文还怎样赞美地球的。(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4、提出问题: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因此说地球是“母亲”,是“摇篮”。)思考:课文还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分小组学习,并找出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二)理解地球的“渺小”(指名说)点击显示书上的知识点:(1)表面积只有5.1亿平方公里。(2)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3)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4)出示九大行星比较图:这就是我们的地球,他的体积在九大行星中排列第五,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5)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让学生体会数字的作用,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三)小组交流,了解地球的“易碎”。1、谈话:就是这样一个美丽而又渺小星球却养育了我们全人类,养育了世间的万物,真是太伟大了。但是宇航员在赞美它可爱的同时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2、指名读课文第二段,其他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地球又是易碎的呢?(我们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哪两类?(一种是“不可再生资源,另一中是可再生资源)4、四人合作小组讨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5、什么是“生态灾难”?举例说说吧。6、“但是,......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学们读到这一句,请注意“本来”一词,你觉得去掉它行吗?(四)理解人类目前不能移居1、谈话: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想一想: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2、学生汇报人类不能移居有2个原因。第一是至少在40亿公里的范围里(至少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第二是火星或者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少数人也许有可能,但是人多了就不行了。因此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3、老师引导:这部分是用什么说明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呢?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5、老师引导:这部分告诉我们不能移居别的星球,实际上是说什么?(破坏了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地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6、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五)情感升华,保护地球下面我请同学们看个短片《拯救地球》,看后说说你的感想。总结:同学们都认识到地球的重要,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地球的爱,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三、拓展延伸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读后感。2、创作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在班上交流。3、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和同学们商讨保护的办法。[板书设计]:13只有一个地球美丽渺小
资源有限人类不能移居珍惜资源,保护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