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反思华师中山附小六年级贾春玲《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对于《青山不老》这篇略读课文,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屮口主感悟,教师适时而恰当地引导、启发、点拨,进一步感受文本形象,品味文本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略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件。学校倡导“口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屮,我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丄,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课堂屮,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逐层深入地感受老人的精神。然后让学生通过默读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读懂了老人创造奇迹的了不起。接着进一•步体会“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刻领会了老人在恶劣的环境屮坚持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子孙后代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畅谈个人感受,层层深入地、积极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在上课前,我带领学生回顾了品读文章的方法,提醒学生发现作者怎么写的秘密,再抓住关键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来反复的理解,有感情地品读,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深切体会到老人植树造林的艰辛,感受了老人高大的形象,更为老人绿化家园、造福子孙后代的无私情怀血感动。最后在满怀崇敬、感动Z屮齐呼课题《青山不老》,借助文本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冃标,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是激发能量的导火索,能点燃学生心屮的火炬,唤醒做人的自信,找到奋斗的航标。课堂上,我适吋真诚地表扬他们,用热情感染他们,唤醒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止成为学习的主体。这节课存在的遗憾:1、虽然学生的朗读不少,但形式单一,未能读出应有的情感。2、个别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没有积极参与,学习效果不明显。3、在学生突破难点时,由于时间关系,老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和回答。上完这一堂课,我认识到了略读课文应该把在精读课丄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势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地阅读。可以说:略读课,就是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老师说得更少、更精炼,引导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