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短暂的假期即将过去,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刚才我们共同聆听了王卫丽老师执教的《青山不老》这一课。首先我要代表大家感谢王老师,感谢她在这紧张的学习之余,不顾天气炎热,不顾辛苦,精心准备,为我们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王老师是太和三小的骨干教师,她的个人素养高和业务能力强,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县、市、省的优质课比赛和教师素养大赛,并取得优异的的成绩。今天,王老师是以无生上课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节示范课,无生上课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学生的参与,所以就少了课堂上师生相互交流,师生思想碰撞的课堂生成,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因为这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可要想唱好这出戏,真不容易。尽管如此,听了王老师的课后,她落落大方,亲切自然的教态,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很庆幸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将听后的感受、自己的看法和和大家一起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一、教材把握的好,目标定位准确《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学习特别是对六年级的学生,就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运用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背后的精神内涵。王老师在课前显然经过了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心备课,把
握住了这篇课文的主旨。她利用课文前面导读的三个问题,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即,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抓住重点段落,,明确老人创造了的奇迹,和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体会“青山是不会的含义。听过这节课,我们知道王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展开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并引领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抒写心声,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二、教学设计条理清晰,教学环节合理紧凑。在这节课上,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条理是清晰,脉络是分明的,环节是紧凑的。王老师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解决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抓住“中心线索”来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以“奇迹”为突破口,让学生认识奇迹——走进奇迹——感悟奇迹,从而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王老师的授课过程。她从“揭题导”,“初读感知,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奇迹”“潜心学文,感悟奇迹,认识老人,”,“拓展延伸,理解老人的精神”这几个环节来展开教学的:王老师每一环节都是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三、抓住重点段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确老人创造了的奇迹,和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王老师运用对比的手法,抓住重点段落老人创造奇迹的段落和晋西北环境恶劣的段落,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在观看图片中感受青山之美,
环境之恶,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适时拓展,整合教学资源这篇课文描述的是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这是我们这些学生很陌生的、难以理解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王老师整合了与文本相关图片、文子等学习资源,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了理解文本的“抓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比如,王老师出示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相关资料,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学习文本作好了铺垫,使学生比较感性地认识了晋西北这个大环境的恶劣险峻。五,注重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教师其任务就是要教会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思考,学会自学,学会做人。在这节课中,王老师处处注重学法指导。比如在学习老人创造的奇迹这一部分时,王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奇迹后,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表现奇迹的方法,既有概括的、具体的叙述,又有具体数字的运用。又如在感受老人的精神这一部分,王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典型的事例及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试着运用。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训练。练习说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生会学知识,这体现了王老师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王老师精心设计,运用朗读、感悟、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过程中,激发了情感,锻炼了口语表达,教会了学习方法,理解了课文的含义,总之,是一节精彩的示范课。当然教无定法,课无完课,这节课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再斟酌,再思考,还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留下宝贵意见
五、尊重学生起点,进行有效引领从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感受到了王老师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视和扎实的训练,无论是字词句的教学,还是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的训练、指导,都能关注学生的起点,进行有效的引领。其中,我认为王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时,处理得非常耐心、到位。金老师不急不躁地进行一步步地引领,让学生读课文,悟语句,通过山沟的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感悟到了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人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感悟到了老人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四、读写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一吐为快,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