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案例绿葱坡镇中心小学–向萌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出示中国地图,明确晋西北的地理位置(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在这令人痴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衷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生:如此巨大的前后对比,让我迫切的想去了解这位了不起的老人,感受一下他高尚的情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这篇课文用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创造了一片绿洲。师:那么课文用一个词语形容了老农所做的事情,同学们能找到吗?生:奇迹师:可见同学们都读的非常的认真,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了老农的所作所为。那么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生:自然环境恶劣,生活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师:15年阿,绿化了8条沟,造了5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同学们,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教室一般为50平方米,你能想象一下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从这里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老人是一个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人。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老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生:老板离世了仍然坚守在艰苦的地区生:81岁了仍然坚守在艰苦的地区
生:同伴都死了,他仍然坚守在艰苦的地区生:子女接他去享清福,他拒绝了,仍然坚守在艰苦的地区师:许许多多的人都为老人的所作所为而鼻子酸酸的,人们都被老人感动了。那么老人的坚持有成效吗?生:15年,老人让一片荒漠变成有生命力的家园。窗外事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师:找的非常的正确,课文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晋西北的现状,到处都是树,到处都是绿色,让我们看到了人的力量伟大,而这位年迈的老人,更加的伟大。生: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生活,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可见老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的葱郁青山,老农奉献出了自己的余生,这就是他的生命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师:这几句话中有什么不理解吗?生: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师:问得好!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共同存在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一样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块绿洲,可以与山水共存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对于一个人来说绝对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山林,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生:更重要的是老农15年如一日的坚持,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行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海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师:读了课文,同学们对青山不老有怎样的理解?生:青山不老指这片青山永远存在,不会老去生:青山不老指老人留下的精神不会老师:那么纵观全文,老人有怎样的精神呢?生:老人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生:老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师: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准确,“青山不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上说青翠的山永远不老,实际上暗示种树的老人无私奉献,坚持不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四、拓展训练1.小练笔:可敬的老人提示:要求学生分三个自然段来写。第一自然段写老人创造出奇迹;第二自然段写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老人创造的奇迹;第三自然段要求写出对老人的敬意。这三个自然段实际上是对文章主要问题的理解和概括。2.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