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其中,乐在其中——《青山不老》教学案例反思一、案例背景: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对话的实质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屮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壮、或优美、或激昂的美的过程。对于略读课文,尤其耍放手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自主感悟,在重难点处进行探究。本课教学主耍解决三个问题: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室走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教师引导、点拔、唤醒,进一步感受文本形彖,品味文本内涵。课伊始,我让学生观看图像,使学生对晋西北沙化现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体会山野老人创造奇迹的艰难与不屈做好铺垫。首先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耍内容,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悟。然后小组合作解决三个问题,我给他们充分讨论交流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重耍理念,也是略读课文的主耍目标。在反馈交流时,出示郁郁葱葱的树林图片,展现如今山沟变绿野的景象。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更加敬慕老人的所作所为。二、案例描述:师:“老人15年如一日不停地种树。只他一个人,孤独、寂寞、冷清,他如何度过15年?”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老人一日的生活情况。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生:那样的生活太枯燥了!生:这种生活太单调了!生:15年时间里,每天重复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太不可想彖了。耍是我老做同一件事情,我肯定干不了。我可没有那样的耐心。生:我很佩服这位老人。有个名人说,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并把事情做好,他就一定能成功。老人就成功了。学生的感受很深刻,为升华老人的精神埋下伏笔。接着,我又联系课文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在晋西北不同的天气中,瘦小的老人是怎样去种树的。师:在干旱时,老人……生:老人顶着烈日,带着一壶水到山沟。水喝完了,他的嘴都干裂了,汗水顺着他那黑瘦的脸往下流。师:天气是霜冻时,老人……生:老人的手冻得通红了,他的衣服上落满了雪。
师:突然刮起沙尘暴时,老人……
生:“老人的眼睛里、嘴巴里都充满了沙粒,沙子像刀子一样割到老人的脸上。通过想象,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人独自一人去种树是多不容易的事。这个片段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即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心中自然地升腾起一种对老人敬佩之情。学到最后一段,有个学生问道:“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了一种东西。”这是一种什么东西?”课堂突然变得异常安静,有的学生朦朦胧胧地意识到这种东西可能是一种精神。于是,我追问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中间像炸开了锅,有的说是一种坚持不懈种树的精神,有的说是不怕困难,与环境作斗争的精神。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老人呢?他为什么耍这么做?”又沉默了片刻,一位学生说:“老人太爱自己的家乡了。因为热爱生活的这片土地,所以才想改变这里的环境。”另一个学生说:“他想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师:“他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把你的理解写在空白处。”学生提笔写下了对这句话的理解。一个学生说:“老人那种爱家乡的精神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一个学生说:“老人绿化家园的精神是与日月同在的。”邢潇月同学眼里饱含深情,迫不及待想表达自己的感受:“老师,我觉得这位老人已经化成了那青山的一颗常青树。他那种造福子孙后代的精神,决心改变家乡的精神是不朽的!”我被学生话语打动了,百感交集,不觉得眼中湿润了。此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思维的碰撞,思想的共鸣!三、案例反思:在备课时,我就被老人那种执著,默默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教学中,我把感动之情传染给了学生。我多喜欢看学生眼睛里的光芒,多喜欢学生争相发言时通红的脸颊,多喜欢看到他们被课文感动时的泪花,也多喜欢被学生感染而动情。我感觉我不是在教学生学课文,而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在学习,一起感受每篇课文带给我们的智慧与情感。这样的语文课,情动其中,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