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地质梦,献身找矿立新功他是“2008年中国十大找矿成果之一——宜昌磷矿深部找矿突破”有功之臣;他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杉树垭磷矿详查报告》主要编写人之一,该项目先后获得国土资源部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多个奖项;“十一五”期间作为院总工程师,他组织完成了12个大、中型磷块岩矿床的勘查评价工作,承担了3个省级大型整装勘查项目,累计提交的磷矿资源储量19亿吨;他个子不高、外表平凡,却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质七队(原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地质矿产首席工程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基金监审专家、湖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湖北省矿产资源评标专家等多个头衔;他曾获得湖北省地质局(原湖北省地矿局)“劳动模范”、“十佳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宜昌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2014年又被评为湖北省地质局“最美地质人”。他,就是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总工程师聂开红。有一种信念叫坚守自儿时起聂开红就对地质工作有着美好向往。自湖北省地质学校毕业以来,他同“地质三件宝”已携手走过了28个春秋,踏遍了鄂西山区的山山水水。这些年不论是在地质工作的低谷还是高潮期,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地质找矿的岗位上,9
践行着他的地质梦。1987年刚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湖北省第七地质大队从事1:5万峡区四个半图幅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每天与同事两人一组用脚板丈量大地、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白天要跑十几公里地滑路浅的山路,晚上还得在煤油灯下整理资料。因为工作流动性大、没有后勤保障,忍饥挨饿、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由于身背矿样、衣衫显得褴褛、头发杂乱,他们常被当地老百姓当做乞丐。这样的生活让许多年轻人苦不堪言,纷纷选择转行。可聂开红从没想过退缩,反而被丰富的地层构造、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所吸引,一直梦想着能早日像队上的老专家们一样娴熟地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沸腾群山。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地质工作实行“转轨”进入低谷期。同事们纷纷转行下海经商,或转入新兴火红的工勘市场,月收入近千元。而还在地质工作岗位的聂开红每个月仅有两百元工资,不仅要支援在农村生活的家中兄弟,承担最小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还要保障他和新婚妻子的基本生活。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他也彷徨犹豫过。可是想到当时的老队长对他生活的关心,对他事业的期盼,想起自己的地质梦想,他咬咬牙放弃了转行的念头,毅然选择了留下,他知道事业要有所成就必须有所付出。9
2004年,由于国内磷矿石涨价,矿山企业深深体会到地质专业技术的重要性,以高薪职位聘请,他又一次选择留下,拿着800元的月薪忘我工作着。2005-2006年,随着国务院全面加强地质工作,矿业市场经济全面好转,国内地质人才急缺,地勘院10位本科学历的技术骨干被挖走了8个,作为院技术负责人的他更是“抢手货”,可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本心不动摇:“地质七队培养了我,黄陵背斜鄂西山区养育了我”,毅然选择了留下。对地质工作的热爱,已使坚守这份事业成为他不变的信念。聂开红守住的不仅有地质工作的岗位,更有地质工作者朴实廉洁的灵魂。走上院领导岗位后,聂开红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不收礼品、不占公家便宜、不用公款吃喝。经常有商业地质项目的老板找上门来,希望可以在成果报告中弄虚作假以节约成本,并表示愿意给他数万元的好处费!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聂开红总是毫不犹豫果断拒绝类似的要求,甚至解除合同,宁愿减少市场收入,也要守住地质工作的底线!他这种“坚守底线、遵循规范、注重质量”的“地质七队”自律行为在省内地质行业被传为佳话,“地质七队磷矿勘查”品牌得到市场广泛认可。28年来,因为对地质工作坚定的热爱,聂开红赢得了地质七队同事们的尊重和领导的赞赏,有职工戏称他为地质七队的地质“老三”,因为他对地质工作的爱就如“老三”对静秋的爱一样,纯净、永恒。9
有一种情怀叫奉献无论是在地质工作的辉煌期从事区调工作,还是在低谷期从事矿业开发,聂开红所经历过的险恶困苦都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可是不管有多么孤独、窘迫或危险,聂开红始终有着为地质事业、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决心。1994年冬天他新婚不久,就被单位安排到兴山县水月寺为金矿开发任技术员。为了省钱,聂开红舍不得买棉被,将家里的厚被子留给妻子,背起仅剩的一床薄棉被就去了兴山。当时整个矿山有20多个采矿井口,作为为数不多的专业技术员,白天他要下井观察见矿情况指导生产,晚上回到驻地要把收集的资料反映到图上去。山里生活条件差,他住的土坯房四面透风,到了晚上只能裹着薄被在木板床上瑟瑟发抖、整夜不能入睡。吃不好、睡不暖、收入低,这些苦累倒在其次,最难捱的是对新婚妻子的思念和愧疚之情。每当这个时候,他就翻看专业书籍和文学论著,让自己沉入知识的海洋,暂时忘记孤独和寂寞。如今回想起这段往事,聂开红依然深感艰苦,但他说也正是这段日子让他见识到了许多纷繁复杂的地质现象,系统学习了地学理论,为今后的地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虽然地质工作仍处于低谷,但以地质为主业的认识正在逐步形成,大队重新整编地勘院。当时正在海南从事1:20万区调工作的他得到消息后,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9
日夜加班完成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地质工作岗位上。当时的地勘院,账面上不到17万元,一台破吉普车,23名专业技术人员,就是全部的家当。为了队伍的生存与发展,大队安排他和几位同事到神农架林区龙溪开展锰异常查证工作。当时的龙溪,不通公路、不通电、也不通自来水,人烟稀少、气候寒冷、山高路陡,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但是找矿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成功发现了工业磷矿的存在。通过与当地政府沟通,他们顺利接下了龙溪磷矿地质普查项目。由于工作进度快、质量高、又能吃苦,当地政府又为他们介绍了常青、火炼坡、武山湖等多个磷矿普查项目。当时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聂开红拿着与同事们相同的工资,一人同时兼任4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每天在各个矿区之间来回奔波,一干就是3年,圆满完成3个矿区的普查任务,报告全部通过评审。如今,他们曾经工作过的龙溪已通路、通水、通电,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这充分体现了地质工作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有一种责任叫担当“脚踏实地、认真做事”是聂开红的工作态度。2004年,聂开红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地勘院副院长。但他始终坚持“既是指导员更是战斗员”的作风,与同事们摸爬滚打在野外生产一线。2006年是地勘院发展最为关键、艰难的一年。9
技术骨干流失、专业人才断档,连聂开红十分尊敬的老领导常务副院长兼总工也因“手下无将”挂职而去,更有已完成野外地质工作的几个国家项目和商业项目没有结题,而院里所有的项目负责人过去都只有野外工作的经历,没有参加过设计、报告的编写。当时分管地勘院工作的副队长忧心忡忡,而聂开红自信地说:“别着急,没有翻不过去的坎,船到桥头自然直。”作为院里仅剩的技术骨干之一,他带头勇挑重任,发挥老专家的作用,从报告提纲拟定到重要章节编写安排手把手教年轻技术员,在队领导的带领下实施科学分工,坚持队院二级报告审查制度,以质量赢得市场。那一年,聂开红没有节假日,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甚至有时为了赶设计,一加班就是一个通宵。一年下来,他和同事们一道用36天完成了火烧坪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56天完成《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杉树垭矿区磷矿详查报告》的编制,42天提交了《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杉树垭矿区东部矿段详查报告》的送审稿。艰辛的付出,必然有好收获。在他们承担的杉树垭磷矿详查项目中,他先后获得国土资源部优秀找矿项目一等奖、科学技术二等奖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科技成果一等奖。通过这几场战役,他和同事们一起创造出了编写地质报告的“宜昌地勘速度”,总结出了地质报告质量院队两级“内审制”,宜昌队的报告质量连续多年获省厅质量评比第一,磷矿勘查报告被省局专家誉为“免检产品”。9
通过这一年地质报告的编写,地勘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有了一批能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为地勘院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聂开红已是地勘院常务副院长、院总工程师及大队首席工程师,在单位发展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他开始思考如何实现找矿突破。他十分关注地质综合研究,并积极参与老专家们对地质七队过去几十年磷矿地质找矿勘查工作的经验总结,并将磷矿“海浸成矿序列模型”和“富矿带分布模式”运用于找矿,以理论指导找矿工作的开展。在主持《宜昌磷矿北部整装勘查项目》的立项申请编写过程中,在2011年初单位组织的一次体检时发现,他在2005年患上的轻度肾积水由于几年来的超负荷工作,已恶化为重度肾积水并伴有双肾结石,不及时手术后果相当严重。可他知道宜昌磷矿北部整装勘查项目意义重大,是大队实现找矿突破、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发展机遇期。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他坚持推迟治疗。直到4月底,省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促进整装勘查的通知》,地质七队在第一时间递交宜昌磷矿北部整装勘查立项申请,聂开红在得知申请顺利通过后,才放下心来,一回到宜昌就立即住进医院接受手术。但因为长年辛劳以及治疗时间的延误,虽然手术很成功,他的右肾活率却仅剩16%,并且出现萎缩状况。他的妻子心疼埋怨:“你不要命了!”可他笑着说:“人只有一个肾也还是可以正常生活的嘛。”重要的是9
《宜昌磷矿北部整装勘查实施方案》在全省首批7个整装勘查项目中以排名第一的成绩一举“中标”!“地质七队”品牌再次在全省地勘行业中打响。紧接着,2012-2013年聂开红又相继组织编写了兴(山)神(农架)保(康)磷铅锌矿和黄陵背斜中段金多金属矿两个整装勘查项目的立项申请并顺利通过;同时地质七队作为协助单位还承担了湖北省长阳县锰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项目。一个地勘单位同时承担着四个省级大型整装勘查项目,这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地矿单位都是不多见的,不仅确立了七队在鄂西地区找矿的龙头地位,也为年轻地质人才队伍的煅炼获得了实践的空间!到目前为止,地质七队独立承担的三个磷矿整装勘查项目已新增磷资源9亿吨,为计划目标的90%,新增锌资源30万吨,在鄂西地区磷、锌矿找矿工作中实现了突破!如今,聂开红已成为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总工程师,他与他的团队伙伴欣喜地看到,在省地质局党组和队党委的领导下,地质七队从上世纪60年代到1994年的35年间提交磷矿资源11亿吨,从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间又新提交磷矿资源14亿吨,2014年更是新发现了宜昌磷矿北部竹园沟-下坪特大型磷块岩矿床,新提交磷资源量4.95亿吨;“十一五”期间勘查评价的12个大中型磷矿中已有6个转入开发阶段,年生产矿石超500万吨,销售收入达15亿元以上,促进3000多人稳定就业,改变了我国磷矿资源分布格局,带动了宜昌百亿元、千亿元磷化工产业园区建设,为“五个湖北”、“大宜昌”9
建设履行了湖北地质人提供资源保障的责任!在地质主业的带动下,地质七队各项工作整体协调发展,2012年以来相继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模范地勘单位”“中国百强地质队”等荣誉称号!面对如此成绩,聂开红欣喜、自豪,他实现了自己的地质梦,也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找矿工作之余,热爱文学写作的他满怀感恩之心写下了一篇篇温暖的文章《梦回龙溪》、《我的老队长》、《打狼沟的夜》、《我爱清明茶》、《人·猴·老井》等等,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一个地质工作者实实在在践行“艰苦奋斗、献身地质、找矿立功”地质“三光荣”精神的真实写照。展望未来,他依然斗志昂扬,他说,“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不能忘记找矿是我们的政治责任,找矿突破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今后,他将继续扎根在鄂西山区,努力寻找更大、更优的矿产资源,为他深爱的地质事业再铸新篇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