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慰忠魂——纪念张芳久烈士牺牲70周年
加入VIP免费下载

青山不老慰忠魂——纪念张芳久烈士牺牲70周年

ID:965567

大小:1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青山不老慰忠魂——纪念张芳久烈士牺牲70周年作者:[][]  刘老庄,苏北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半个多世纪前,一场与日寇惊天地泣鬼神的殊死搏斗,把这个村庄与新四军的一个光荣连队“刘老庄连”联系在一起,载入中华民族抗战的辉煌史册。1987年2月,淮阴县人民政府在这片热土上,为一位特殊的烈士建立纪念碑,他就是重建淮涟地方党组织的奠基人——张芳久。  1938年初,张芳久由延安“抗大”毕业,分配到中共苏鲁豫皖特委,任徐东南区区委书记。5月,徐州失守后,徐东南区委撤销,成立中共苏皖工委(后改为苏皖特委),张芳久任副书记。1939年2月,中共苏皖特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巩固鲁南,向苏北发展”的方针,派张芳久、高兴泰、戴曦三位同志来到淮涟地区恢复和重建党组织,发展抗日武装,领导民众进行抗日斗争。  当时的苏北,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一批从国民党监狱里陆续释放的原共产党员,在外地读书、工作或当年避难出走的有识之士,纷纷重返家乡,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开展宣传活动,掀起救亡运动的高潮。由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一地区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停止活动,蓬勃兴起的救亡运动没有党的领导,他们感到找不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为此,他们先后派人到武汉、西安、山东等地寻找党组织。经过不懈努力,1938年底,朱慕萍、陆亚东到达中共苏皖特委驻地邳县铁佛寺,终于等来了党组织派到淮涟地区开辟工作的干部。  张芳久和朱慕萍等人途径郯城、新沂、沭阳,走了三天三夜,于1939年2月10日到达涟水朱后圩朱慕萍家。随后即成立中共淮属临时工作委员会,张芳久任工委书记,高兴泰、戴曦任委员。根据分工,张芳久到淮阴、泗阳,高兴泰到淮安(现楚州),戴曦到涟水开展工作。   张芳久到淮阴农村后,与吴觉、夏如爱、谢楠接上了联系。他深入群众,了解当地社会、经济等情况,特别关注青年的家庭、思想和表现。对在大革命中脱党的党员,张芳久非常同情,主动团结他们,鼓励他们在抗日斗争中接受党的考验,积极帮助他们恢复组织关系。对进步青年,张芳久热心地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在斗争中不断锻炼成长。不久,淮属工委发展了张光亚、纪乐天、周文科等一批青年入党,张芳久亲自主持入党宣誓仪式。这一批党员,后来绝大多数成为我党在淮海区领导抗日斗争的骨干力量。经过张芳久等一段时间的努力,淮属地区各县党员数量大增。为了加强领导,1939年3月,张芳久批准成立了中共淮阴临时县委;4月,中共淮安工委成立,随后各县都建立了党组织。  张芳久虽然年轻,却很有胆略。日军占领南京、徐州后,向淮阴步步进逼。而驻淮阴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部,消极抗日,对我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极力破坏。加上淮涟地区的封建宗法势力又很顽固,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封建派别和地方势力,各种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因而,给党的工作增加了重重困难。尽管如此,张芳久仍来往于各种人物之中,穿梭于各派势力之间,恢复党的组织,创建抗日武装,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使淮阴的抗日斗争在党的领导下得到蓬勃开展,为主力东进淮海、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做了组织上、军事上的准备。  1939年3月1日,日军从徐州和连云港出发,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淮涟地区。国民党24集团军韩德勤部及江苏省政府机关连夜逃离淮阴城,淮阴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在中共淮属临时工委书记张芳久的领导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吴觉、宋振鼎、夏如爱等人在渔沟拉起4股民众抗日武装,人数多达200多人,成立淮阴抗日义勇队,并在张圩设立总指挥部,吴觉任总指挥,张芳久任参谋长,谢冰岩任秘书长,宋振鼎任政治部主任,张一平任副官主任。下设教导大队,大队长夏如爱、副大队长陈克天。为了提高队伍的政治、军事素质,张芳久与夏如爱等在淮阴蒋祠堂对队伍进行严格的训练。张芳久亲自任教官,组织干部战士学政治、学文化、讲战略、练战术,使部队战斗力明显增强。从此,淮阴人民有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三四月份,这支抗日义勇队在“五条路”、“文殊庵”伏击日军汽车和打击土匪,声威大震,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扬。  留在涟水的戴曦,在朱慕萍、李干成的帮助下,很快熟悉当地一批热心抗日救国的各阶层有影响的人士,向一些知识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1939年3月初,张芳久、高兴泰到朱后圩开会。会上,戴汇报涟水的工作情况,得到了张芳久的肯定,当即由高兴泰和戴曦介绍朱裕才入党,朱裕才成为涟水地区重建党组织后发展的第一个党员。以后又陆续发展乔继堂、李开第、朱会山等人入党,并开展党的活动。涟水沦陷后,民众抗日武装发展很迅速。在涟西地区,3月7日,林士钧、朱启勋、张景文、王雨洛、王晓楼等搞到了国民党第五十七军北撤时留下的武器,在朱南荡成立“涟水民众抗日救国独立营” 。独立营成立后,张芳久指示戴曦到独立营工作,先后发展王雨洛、王国干、朱启勋、朱洪滨等人入党,并建立党支部。后又到唐洼、小成集等地发展党组织。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涟西建立了跨河、柴市、朱舍、王二庄、浅集、王老庄、小金圩、胡大庄、赵码、三潘庄等党支部。与此同时,李干成、陈亚昌等在红窑乡龙兴寺组织了抗日义勇队,有30余人枪。3月12日,独立营和抗日义勇队在龙兴寺会合,合编为涟水县民众抗日义勇队,推选李干成为队长、林士钧为参谋、陈亚昌为副官。4月5日,日军强迫100余民工在鲁渡修筑公路,涟水抗日义勇队在李干成、林士钧、陈亚昌的率领下伏击日军,打响涟水民众抗击日军第一枪。在涟东地区,1939年3月下旬,由万金培、陈书同、薛华甫在南集、大东一带串联发动,以国民党常备队为基础,联合部分武装,成立涟水常备队独立中队,薛华甫为中队长。在淮安(现楚州),高兴泰、赵心权等成立了民众抗日自卫队,坚持在淮安北乡进行抗日斗争。这几支抗日武装建立后,斗争活动相当活跃,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的侵扰以及汉奸、土匪的破坏活动,人民拍手称快。  4月,经苏皖特委批准,撤销中共淮属临时工委,成立中共淮属中心县委,张芳久任书记,高兴泰任组织部长,杨汉章任组织部副部长,戴曦任宣传部长。领导淮阴、淮安、涟水、泗阳等县工作。5月,派王国干到涟水独立中队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6月,派高兴泰到涟水成立涟西工作委员会,书记朱寿乾(王浩)。  淮阴民众抗日武装的兴起,引起了日、伪、顽的惶恐不安,他们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采取各种手段,妄图搞垮这些队伍。在这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有的同志动摇了,甚至主张解散武装;或接受国民党改编。张芳久意志坚定,团结党员和部队中的骨干分子,耐心教育和说服思想动摇者,坚决反对接受改编,同时,派杨汉章到苏皖区党委反映情况,请求指示。1939年6月,根据苏皖区党委指示,张芳久集中淮阴和涟水县抗日义勇队以及淮安民众自卫队在涟水成集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第八团,张芳久任八团党代表。经过张芳久的积极工作,淮阴民众抗日武装力量终于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1939年7月,苏皖区党委决定,将淮属中心县委改建为中共苏皖第三地委,万众一任书记,张芳久改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随后,三地委开办“苏北抗战公学”和“随营干校”,积极培养抗日骨干,解决干部短缺的问题。7月下旬,张芳久赴涟水检查工作,路宿淮阴渔沟北小潘庄,遭顽匪吴仲坚、蒋士功等人暗害,时年26岁。  由于战争年代的特殊原因,张芳久牺牲后,他的有关情况逐渐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直到1986年,淮阴县委党史办公室根据有关领导和老同志的意见,开始调查整理张芳久的史料。1987年2月10日,淮阴县人民政府呈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张芳久为革命烈士。张芳久生前战友、著名的书法家谢冰岩为张芳久烈士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张芳久在淮阴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对淮涟地区抗日武装的组建和党组织的重建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淮安的抗日斗争,充分表观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张芳久将永远活在淮安人民的心中。(郭家宁马新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