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河北省清河县连庄中心校区任艳霞一、教学内容作者用清晰笔触的向我们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虐、踞、淤”等字,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等词语的意思。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三、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老人造的奇迹。2、引导学生理解老人植树的意义,感悟老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难点:理解老人植树的意义,感悟老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精神。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中国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印第安人对自己神圣土地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奇迹的文章。是谁?做了什么事?创造了奇迹?(边讲边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16课。2、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注意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师:找出来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学生说得差不多以后,出示老人和植树造林的图片,并讲解老人植树造林创造了奇迹。师:同学们,抓住文中主要人物、借助文中关键词、抓住主要事件,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概括文中意思。3、出示课件:老人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学生找全以后出示课件: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②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③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第一句把重读的词语标红,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下第二三句(没有标出重读词语)再让一个学生说出前一个学生重读的词语。最后让学生一起读,体会老人创造的奇迹。4、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以说改造这样一片青山不是一件难事,作者为什么把这位老人改造的青山称为奇迹呢?到底奇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人创造奇迹的背景情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下相关语句。让学生发言完毕后,出示课件内容:这是中国的晋西北:①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②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③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齐读完毕后,出示晋西北干旱、霜冻、沙尘暴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晋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出示老人改造前后描述中国晋西北自然环境的语句,找一位学生当老师分工合作进行朗读,体会老人创造的奇迹。5、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老人竟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奇迹,那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又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完毕后,出示课件:①他是一个瘦小的老头。
②他65岁开始治理这条沟。③他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④与他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去世了。⑤曾经与他一起治理这条沟的七位老汉已经去世五位。⑥三间房,就剩下他一人。6、老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过着艰苦孤单的生活,还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老人的奇迹呢?学生回答:无人能及、惊人等词语,最后出示作者的描述:了不起的奇迹7、师:老师有一个疑问至今没有答案,老人已有81的高龄,本应该在儿女身边安享晚年,可是他为什么要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植树造林呢?同学们思考一下帮老师解答吧。学生发言完毕后,出示课件:①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②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③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④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并且重点解读②③④句。
8、出示绿意盎然的青山图片,向同学们发问:此时的绿色仅仅指的是绿意盎然的青山吗?还包括什么?(老人绿化环境、与环境作斗争、造福后代的精神)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老人绿化环境、与环境作斗争、造福后代的精神不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消失,而是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我们心里,老人的精神不老,难道青山会老吗?六、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以后把老人的这个奇迹讲述给自己的父母,和爸爸妈妈一起感受老人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