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作为小学的毕业年级,已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综合阅读能力。特别是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多数同学还能在别人回答的基础上给予补充或适当地评价。我在教学时,多给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自主,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尽情学习、朗读、讨论。 对于本课所处的晋西北的气候现象和环境条件,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只能通过资料进行初步了解和自己想象或结合当地的恶劣天气进行调查、理解。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教学难点: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第一幅图片: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是我国的晋西北地区。这里气候恶劣,土地干旱,植被稀少,是沙尘暴高发地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2、出示第二幅图片: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一位山野老人花了15年的时间,用他的执着和坚守,将这里变成了一片绿洲。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老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6课《青山不老》(板书课题)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目标。2、检查预习情况: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三、再读课文,感悟“奇迹”
过渡: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大家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学生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板书:创造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①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60平方米,那同学们来计算一下3700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看到这样一组具体而详实的数据,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植树造林时间之久、范围之大、面积之广,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过渡: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请找出来。(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②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说说。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小结: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③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如臂如股”什么意思?“劲挺”呢?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要是没有这些树,没有这树林,会怎样?小结:是呀!课文正是运用了拟人、比喻,列数字等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山林的变化,树木在防洪方面的巨大作用,感受到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四、奇迹背后过渡: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 (一)体验绿洲所处大环境的险恶。(学习第二自然段)⑴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点拨A什么叫“肆虐”?——任意地残杀或迫害。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B除了狂风肆虐,还有什么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2)那么你们知道晋西北的环境到底有多么恶劣吗?老师这儿有一段资料,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资料)师读(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3)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二)体验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学习第三自然段):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条件怎样?
(81岁、就剩一人、五人离世、老伴去世)小结:课文正是通过对晋西北大环境的描写以及老人植树造林过程中的一件件具体事例,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三)分层次朗读,感受老人的奉献精神。1、尽管环境如此险恶,却挡不住老人前进的脚步,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一:他觉得种树就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2、即便生活如此清贫,也没能摧垮老人坚定的信念,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二: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直到爬不起来为止。3、就是在这险恶的地方,情感的孤寂改变不了老人植树造林的初衷,那更是因为:出示句子三:保住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1、导语:是呀,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山野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谱中,他的名字却格外响亮。他就是马永顺爷爷,一位坚持把命运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的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2000年,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去世后,十几年来,追寻着他的足迹:伊春市成立了马永顺植树造林基地,人们纷纷投入到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队伍中来。(出示资料)2、就是这样一位山野老农,作者梁恒给予了他怎样的评价?3、人的生命终将抵不过岁月的流逝,那么老人的生命终将转化为什么呢?4、作者之所以给予老人如此高的评价,那是因为这位普通的老人让作者领悟到了:青山是不会老的,不会老的是什么?5、小结: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与环境作斗争的勇敢、执着、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后代的奉献精神,这一切将与“日月同辉,与山川与共”。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完成练笔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老人,老人就是凭着这份勇敢、执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创造了这片绿洲,创造了一个奇迹,更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想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与许多话要对老人说吧,那就把你们的感动化作优美的文字流淌吧。板书设计:16、青山不老坚持不懈绿洲←创造→奇迹绿化家园造福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