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伯牙断琴一、创设情境,在阅读期待中激疑1、导语:同学们,走进课文之前,让我们闭上眼睛,进入音乐的殿堂,仔细聆听那来自“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2、学生畅谈听曲后的感受。3、优美的旋律背后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让我们走进课文《伯牙断琴》。(导读课题)4、 引导学生质疑:读完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5、 (过渡)伯牙为何断琴呢?带着大家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寻伯牙的内心世界。(设计意图:开课时,运用音像资源创设情境,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感受《高山流水》的音韵美、意境美,有助于激发学生探寻“美”的源头的学习主动性;紧接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求问,学生因质疑而诱发阅读期待,在阅读期待中点燃求问火花。不知不觉中,学生一上课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成为课堂的主人。)二、 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中动情1、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将课文读准读通。2、默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边读边想导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理解“知音”的本义,梳理钟子期和伯牙之间的关系。3、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学生通过自读研讨,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伯牙学琴功夫深;钟子期知音本领高。(设计意图:学习课文,读是基础。要想学生学得扎实,必须重视初读的过程,。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文本对话。朗读是对话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初读阶段的朗读不仅要充分,还要有层次、有目的。通过两次有的放矢、扎实有序的初读后,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梳理伯牙、钟子期之间的关系时,一旦学生指出钟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便能相机指导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理解“知音“的本义:了解对方的特长,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就是对方的知音。通过读课文,学生很快可以找出伯牙和钟子期的特长,并依此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整个初读过程,教师徇情导学,从生命的高度审视课堂教学,唤醒学生丰富的情感,为探究“伯牙为何断琴”奠定基础。)三、品读精思,在感悟交流中怡心(一) 学习第一部分:“伯牙学琴功夫深”。1、自读课文的1~3自然段,思考:伯牙弹琴的本领有多高?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
2、学生自主交流,学习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3、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住“陶醉”、“浑然”、“情不自禁”等词语,感受伯牙弹琴很投入,达到浑然忘我、情景交融的境界。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真深”。4、在学生赞叹伯牙精湛琴艺之时,教师忽而转向:有着高超琴艺的伯牙,在短暂的高兴过后,苦恼便接踵而至,周围的人听不懂,这使伯牙陷入孤寂中。5、相机出示句子:琴艺高深、孤独寂寞的伯牙不禁感叹道:()。鼓励学生在自由遐想与畅谈中理解伯牙寻觅知音人的渴望。(设计意图:根据中年段大纲要求,词句段的教学是中年段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对关键词句的品读感悟,体会词句使用的准确、传神,感悟伯牙的琴艺高超。设计时,尝试使用教师评价促进词语教学形象化的方法,弱化生硬地讲解,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味,使整个学习过程不着痕迹。最后设计的说话练习,实际上是为学生走进伯牙情感世界而搭建的一个平台。每一次说话练习,就是一次角色置换、一次情感体验,学生在练习中抒发着伯牙的心声,也体验着伯牙寻觅知音人的渴望。)(二)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钟子期知音本领高。1、勾画。学生在整读段落的基础上,思考本段主要围绕哪几句话来写?勾画出本段的总起句2、朗读。对比朗读“高山”和“流水”两个场景,感受钟子期因听懂琴声而“兴奋”,因领会琴韵而“不住地赞赏”。朗读感悟中,学生抓住重点词“兴奋”“不住地赞赏”,加深对“钟子期知音本领高”的理解。3、议论。紧承事例1、2,引导学生议一议:为什么同样是听伯牙弹琴,钟子期的表现会不同呢?(浅层次的理解是因为弹奏的曲子不同。更深层次地理解应该抓住“兴奋”、“不住地赞赏”体会钟子期是因听懂而“兴奋”、因心领神会而“不住地赞赏”,以此感受钟子期知音的本领逐步提高,对伯牙的感情逐渐加深,呈现动态的变化过程。)4、练写。出示句子:在听完伯牙弹“下雨”曲时,钟子期(怎样)地说:“(说什么)”。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角色置换、摹仿与想象并进,再现了钟子期逐渐成为伯牙知音的成长历程,强化了他的知音本领越来越高,更为伯牙的“感动”提供情感依托。5、思辨。提问:当钟子期一次又一次地道出伯牙琴声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这让原本孤寂的伯牙作何感想呢?(学习关键词“感动”)。相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高山”曲时伯牙不曾感动,听“流水”曲时伯牙不曾感动,而偏偏在此时此刻却“感动”了呢?学生通过研读和思考,体会伯牙由孤寂到“感动”
是一个情感累积的过程:伯牙是因钟子期的“兴奋”而快乐,因钟子期“不住地赞赏”而激动,因钟子期“能一一说出琴声的含义”而“感动”啊!琴遇知音,幸哉!人逢知己,足矣!这怎能不叫伯牙感动呢?6、 明理: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伯牙断琴?怎样看待伯牙断琴?(设计意图:课文的第4自然段围绕“钟子期知音本领高”展开,为伯牙的感动和“断琴”举动提供了最直观而具体的事实依据、最感人而真挚的情感依托。为突破重难点,采用六步法进行段的教学,并将听说读写的方法合理运用于教学设计之中。听而怡心,读而动情。教学设计中,对比朗读“高山”和“流水”两个场景的句子,学生的朗读和教师的评价共同作用,学生在听读中感受钟子期知音本领逐步提高,对伯牙的情感逐渐加深。说而明理,写而达意。教学设计中的“写话”练习,学生在说写过程中再次感受“钟子期知音本领高”。学生在听说读写方法的熏陶下,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快乐!)四、 课外延伸,在抒写心声中明理(一)布置课后练习1、将《伯牙断琴》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听。2、谁是你的知音?你们之间一定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作为友谊的见证,把它写下来,与朋友共同珍藏。(二)全课小结:子期去世,伯牙断琴,只留下一曲《高山流水》成为歌颂友谊,期盼相识、相知的千古绝唱。同学们,人生难得一知己!如果你已经幸运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知心朋友,一定要倍加珍惜。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因有了知己而变得美好;生活,因有了真情而变得生动;生活,因友谊长存而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感叹这段古老的“知音佳话”的同时,用心享受身边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