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月光曲》教学设计

ID:966202

大小:18.1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精品资源《月光曲》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为了紧扣课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倡导合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问是一点,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显而易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相当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交流感受,力图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以学定教。(二)创设情景氛围,体会乐曲意境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而文章并没有描写《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而这一内容文章是通过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表现出来的,为此,上课伊始,我便直奔文章重点,让学生勾画出皮鞋匠听音乐时联想的文字,合作学习,初步体会乐曲的四层变化,再用多媒体播放月色海天的图画,即“明月初升”、“月亮升高”、“风起浪涌”、“风平浪静”。并配以月色海天图画相对应的《月光曲》的四个乐段,即轻松柔和的、渐强明快的、高昂激越的、平滑舒缓的。教师再让学生用富于感情的语言配乐朗读四层文字。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地结合起来。音乐、美术、语文三门学科成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从而突破了重点,并让学生分辨了事物和联想。(三)释放情感欲望,强化朗读训练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读书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为此,在教学中,我贯穿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读、品读、配乐读、背诵等,通过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了自己的情感,进一步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四)重视想像能力,拓展创新意识在作业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我出示文中联想的语段,并提问:“这一幅美妙绝伦的月色海天图,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进而抓住“好像”、“仿佛”引导学生进一步分辨事物和联想,并体会写作时应用联想的条件和好处。之后出示动画,并配以音乐,让学生领会美妙的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给我们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再让学生发挥想像,练习写作,力求读写结合,课外延伸。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查找贝多芬的资料,了解贝多芬及其代表作。(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1.教师:(板书课题)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教师出示这两个问题):(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三)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请学生默读课文,与小组同学交流生字新词。欢下载 精品资源1.指名认读生词,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字音:券quan(2)记住字形。重点指导:“券”“盲”的写法。(3)理解字义。课文中有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①通过查资料或查字典记住词语。莱茵河: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②用比较法理解词语。幽静、恬静、安静这三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但是,“幽静”比“安静”更静,多用于形容环境、夜色等。如:清晨,校园十分幽静。恬静:安静、宁静。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四)检查读书情况1.教师:《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1)提示:《月光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传说”。)(2)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3)《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揭示句式:《月光曲》是关于的传说。(懂得《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2.《月光曲》是个什么曲子?揭示句式:《月光曲》是一首的曲子。(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子。)3.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德国人。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五)在理解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分段1.这一节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与开头照应)2.课文哪些部分写了这个传说?(2〜11自然段)3.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部分?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部分(2〜11自然段)传说。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查找描写月光的词语或诗句。(二)导入新课教师:在“明月”这一单元,我们感受到皎洁清亮的月光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情思,月夜成了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月光的词句呢?学生说说自己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月光的词句。(如月色如水、月光融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教师板书课题:月光曲,学生齐读。(三)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播放《月光曲》的音乐,教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九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教师:动人的曲调把我们带入了那令人陶醉的月夜,你们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欢下载 精品资源教师:究竟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语句。学生浏览课文查找有关内容。汇报查找结果,教师出示相应语段。(1)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明确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月光下大海的景色。)(2)你是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从第九、十自然段中找出有关语句: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四)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1.教师出示上面两段文字,提问:这两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2.学生自读这两段话后进行四人小组讨论。3.师生交流找出如下四个画面:画面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后教师板书:月亮升起)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教师板书:月亮升高)画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教师板书:风起浪涌)画面四: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教师板书:风平浪静)4.教师:随着乐曲的旋律,月光照耀下的海面这样变化着。你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这个变化表现出来呢?放开声音,各自练一遍,把海面上的四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开始。5.学生各自读练习读课文。6.指名学生分画面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课文的体会,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1)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评议朗读,体会句意。(2)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3)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指名读,提问: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此处描写的是波涛汹涌的海面,曲子的旋律是激昂的,所以语调应该快速而有力。“忽然”说明时间很快,所以应读得快,“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也要读得快,而且有劲。教师板书:激昂)(4)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此时海面已经风平浪静,乐曲将要结束,所以语调要柔和、缓慢。教师板书:舒缓)7.教师:《月光曲》的旋律真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再一次去欣赏这首曲子。8.配乐朗诵这两段文字。学生小声地练习自读。9.教师:月光下的大海千变万化,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不是,是联想)谁的联想?(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10.教师: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他们的联想?11.出示句子比较: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她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多了一个“仿佛也看到了”,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2)为什么要加上“仿佛也看到了”?(因为景象不是真实的,是妹妹的想像,同时妹妹是个盲欢下载 精品资源人,她看不见。)(3)练习用“仿佛”造句。看着那一轮明月,我仿佛。,我仿佛。7.学生练习背诵9、10自然段。8)听音乐练习写话1.教师:是什么让皮鞋匠和妹妹产生这样的联想?(他们是听贝多芬的曲子听得十分投入,脑子里才联想出这番景象。)2.教师:是啊,乐曲中旋律的变化引起了皮鞋匠兄妹的联想。如果把课文的9、10自然段去掉,行吗?为什么?(文章就不那么深刻感人。)3.教师: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4.教师:老师这儿也有一段音乐,请同学们仔细听,用心去感受,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去体会乐曲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吧。5.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听音乐。6.教师:我发现有不少同学被这动听的旋律陶醉了,能告诉我,听了这首曲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吗?7.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8.教师:现在,让我们用笔记录下这美妙的一刻吧。9.学生动笔写话,若有时间可进行交流,没有则当成作业。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10)总结教师:美妙的音乐引起了皮鞋匠兄妹的无限遐想,究竟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的灵感是从哪儿来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11)布置作业1.背诵第九自然段。2.完成“听音乐写话”。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2〜8自然段。1.自读第2〜8自然段,画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可与小组同学讨论。2.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以学生的问题贯穿整个段落的学习中。(1)贝多芬为什么会给一位盲姑娘弹曲子?(引导学生看书,从书中找答案。)(2)请同学默读2、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A.理解:“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B.理解:在姑娘说话以后,哥哥的态度怎样?C.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可出示投影片,请学生选择。)哥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意思是:a.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b.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可听,可不听,你别在意。()欢下载 精品资源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她很想听音乐会。()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懂事的姑娘,他决定进去为姑娘弹曲子。(3)为什么贝多芬弹了一曲还要再弹一曲给姑娘听?请学生读姑娘的话,体会。“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①这段话,标点很重要,先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姑娘说话时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动。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听过曲子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而且心情是异常的激动。③姑娘说:“多纯熟啊!”“多深哪!”说明姑娘很懂音乐,很爱贝多芬的曲子,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姑娘虽然看不到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正是由于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使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很激动,所以要再弹一曲给盲姑娘听。(4)为什么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几次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请学生把写环境的语句画下来,分句体会。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这里提到了“幽静”的小路。“幽静”就是非常的安静。正是由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贝多芬才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如果是喧闹的小镇,这不大的琴声是不可能引起贝多芬的注意的。②“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这是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的描写。这是一个气氛非常和谐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弹一架旧钢琴。这说明他们家的确很穷,这与前面介绍的兄妹两个人的对话是一致的。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是作者特设的环境。我们说创作是要有灵感的。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真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欢下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