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反思》--------------------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音乐张秀丽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并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出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课文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和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为了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教学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想象。用语文的方式去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我先从课题入手,《月光曲》不仅是课题,也是一首钢琴曲的名称。读课题时我们把他当作曲子的名字来读,该怎样读呢?学生就会不像以前读课题那样读的很生硬,而是很柔美的去读。我顺势又问,此时你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听《月光曲》。当时我并没有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因为我知道像这样的钢琴曲对于曾今是音乐老师的我来说都很难听懂,更何况是这些小学生呢?于是我对学生说:“我马上可以满足你们的愿望,不过先从另一个角度,因为这是语文课,我们应该先用语文的方式去听听这首曲子。”学生都很疑惑。我又让学生说一说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能听到这首曲子,同学们很快就找出是第九自然段。随后我让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去听这段音乐,一边读,一边想象,从兄妹俩美妙的联想中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你听到了怎样的节奏,怎样的旋律旋,开始是怎样,然后怎样,最后怎样?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交流感受。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月亮刚升起时,照着海面一片银光,这时的月光一定很柔和,曲子也一定很柔和舒缓。我随机板书“柔和”,“舒缓”。并轻轻的画了一个线条。有的学生说读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是曲子应该逐渐增强,声音也高些,节奏也应该快些;有的学生立刻补充说力度也应该强一些。我又随机板书“快速,”“有力”,线条也逐渐升高,并写出渐强的力度符号。有的学生说读到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觉得他们已经完全陶醉了,这应该是高潮部分曲子一定更快,节奏感更强......我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这部分的节奏用线条表现出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总是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大胆的去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每说完一处我都要根据他们说的来进行指导朗读,读出轻重缓急,读出高亢有力。这样即使学生没亲耳聆听《月光曲》,通过读也能在这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从板书的字,力度符号及线条的起伏变化中也能感受到乐曲的节奏,旋律。最后再让学生静静的听《月光曲》,听完后他们笑了,因为和他们从文字中听到的旋律基本是一样的。
我认为这堂课中自己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将语文与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来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感受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去听音乐。这对学生来说会感到新奇。从语言文字中也可以听到音乐,怎么听?学生的兴趣来了。然后老师告诉学生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并做提示:这曲子的旋律开始怎样,然后怎样,最后又怎样。这真的能感受到音乐吗?学生就会用心的去读,用心的去感受。当学生说出自己从文字中听到的旋律节奏时就给予鼓励,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朗读,读出这样的旋律。最后再让学生听《月光曲》,此时学生一定想迫不及待地听一听这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当他们听到乐曲的旋律和他们感受到的是一样时,他们开心的笑了,他们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明白了语文课不光是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充分的诵读,从文字中去欣赏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去聆听一首首美妙的音乐。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真是一举多得。《灰雀》课后反思-----有目的地让学生多---张秀丽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至今受益匪浅,那就是:“让学生吟诵,使他们把读书看做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看作是一种负担.”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遵循这个规律,在《灰雀》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一个读字、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读,以读为主体,以读贯穿全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求同存异,在朗读中亲近语言,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到会复述,读到会背诵,既做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第一层次,让学生默读,要求学生把灰雀上哪儿去了的有关句子画下来,然后再找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再指明读,接着问: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知道列什么?学生回答:“小男孩本来不敢告诉列宁灰雀上哪儿去了,后来打算放灰雀。”也有的学生说:“灰雀被小男孩捉去了”这一层的读主要是讲学生了解这一部分主要讲什么,教会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的方法。第二层次,通过集体对话让学生了解小男孩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教学时,我抓住关键句子“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组织学生品味列宁这句自言自语的话如何读,通过指明读、范读、小组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赞叹、惋惜,而又低沉的语调,从而达到了在读中悟情的目的,因为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了列宁着急的心情。第三层次,再通过集体读,对读,让学生了解小男孩态度变化前和变化后各是怎样的?体会“没看见,我没看见”和“一定会飞回来的”等句子。从而分别读出“紧张”“肯定”“坚定”的语气,由此,学生理解了一个起初不敢说实话,而后在列宁的影响下,感染下,勇敢改错的一个小男孩诚实的形象。第四层次,在学生了解人物内的世界的基础上,我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朗读,这时,我惊喜地听到了学生读的那么流畅,并且较好地读出了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在教学11至13自然段时,我着重突出了“果然又看见........要枝头唱歌“那个男孩......低着头”“列宁......微笑着说......”等句子让学生展示读、充分读,然后细细品味,在作者彻底展现人物形象中使学生受到了真、善、美的教育。最后再让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起到了升华情感,总结全文的作用。神奇的中医教学反思精河县一小-----张秀丽精心准备了一个星期的课,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和学生一起完成了《神奇的中医》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体会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采用研究型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老师则只是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教学已不拘泥于课堂四十分钟,而是需要我们有“
课堂教学加课外信息的意识”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神奇的中医》.这一课,展现了我国的中医文化,从多角度阐明了中医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中医孩子们都知道但并不了解,对中药方面的知识更是一无所知。如何让这堂课上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呢?为此,本课,我采用研究型的学习方式,课前鼓励学生去查找,翻阅有关中医方面的知识,学生们通过调查、了解、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调查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交流、补充,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师要广泛汲取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加自如地应对课堂中学生的疑问。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感触颇深。中医中药我并不陌生,但是,他的内容非常的丰富而又博大精深。为了能上好这堂课,我阅读了许多课外信息,阅读有关中医中药方面的书籍,查找有关人体的穴位图,了解他的作用;查看有关中药的名称,识记他的作用;搜集有关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了解它的属性;以及刮痧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中药除了草药以外,还有动物类、贝壳类、矿物类。为此,我又千方百计地去找有关这方面的实物。有了多方面的储备,课堂上,上起课来才会得心应手,虽然本次上课准备的较充分,但是,教学中仍出现了不少问题:1.上课时对学生关注不够,评价语较少还是不够灵活。2.教师的语言没有激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够。3.教学形式太单一,问答式较多.4.有些环节过度不够自然,课件准备不够充分。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课前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满以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定会讲的很好,但是,上完课后,才觉得自己有那么多的地方需要注意,改进。今后还需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本堂课,我越发觉得,老师不好当,他不单是一个品德老师,更像是一个杂家。他需要懂得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这门学科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