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材解读实验小学霍荣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即将解读的教学内容是《月光曲》,我将从教材解析和教学内容解析两方面进行介绍。第一部分教材解析【教材分析】“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歌德)本单元教材以“艺术家”为主题编写,选编的4篇课文用生动的笔触,真实地向大家展现了艺术家的生活趣事:有艺高胆大的泥人张《贱卖海张五》,有“乐圣”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有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对己“小气”对人“大方”的趣事,也有绘画巨匠达•芬奇刻苦学画终有所成的过程。这4篇课文,表现了艺术家身上高超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月光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第6课。本文是单元主题为“艺术的魅力”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教材编写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二是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第二部分教学设计解析【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5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读的氛围,多种方式的自读、品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对月光曲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学情分析】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我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本单元教学目标继续学习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的线索等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由于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这一目标要在课内加以落实。学生在课前已经查阅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再加上学习《伯牙绝弦》后,对“知音”一词有了真切的了解,因此,只要适时点拨,学生即可探寻出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但《月光曲》文句优美,感情深沉,意境深远,特别是第九自然段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效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习,反复品悟语言内涵,真正读出深层次体验,在此基础上达到与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通。同时也为学生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积累方法,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说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做铺垫。【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第三组课文的单元目标,并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授本课时中,我制定出如下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段,在读中感悟、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从而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通过个性化朗读、听音乐读、品读等方法体会作者在叙事中将两者恰当结合,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围绕这样的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了解贝多芬的感情变化原因,体会第九自然段实虚结合的写法及表达效果。【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较好地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入有效的对话,把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我把创设情境、角色体验、删句品读5
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糅合,展开本课的教学。同时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采用归纳概括原因、提炼文中词语概括画面、批注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读、思、议、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学习课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安排如下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二)整体感知,引出问题;(三)探寻原因,体会情感;(四)感受曲境,领悟写法;(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讲课伊始,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并随乐声让学生简介贝多芬,从而明确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奏,人民对他十分爱戴和敬仰。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中心,引出课题。(本环节大约2分钟)二、整体感知,引出问题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四人一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2.理清脉络,汇报交流。学生会将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段(1)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段(2-10)传说。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这个环节,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为下一个环节突破重难点做准备。(本环节大约5分钟)三、探寻原因,体会情感(一)了解弹奏月光曲之前的情境1.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读书体会,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我们知道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了两首曲子,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前8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他为什么要弹第一首曲子?又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然后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试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生自由读书,边读边体会。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第一首曲子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4.全班交流5.贝多芬怀着同情的心情给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那他为什么弹完一曲还要弹第二首曲子呢?你又从中体会到什么?5
6.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灵活引导,可用交流引导体会,也可引导朗读盲姑娘的话体会等,使学生体会到贝多芬遇到知音时的激动)7.谁还有不同的感受?8.感情朗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小结:通过刚才读书交流我们体会到,刚开始贝多芬是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来弹一首曲子给他们听的,可是接着他发现盲姑娘不仅非常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音乐,他感到非常高兴、激动,于是产生了激情,要再弹奏一首。(本环节大约18分钟)四、感受曲境,领悟写法1.师:当穷兄妹俩听到这首曲子后,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画出有关的句子。(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兄妹俩听着曲子产生的联想和想象的句子)2.汇报交流。3.同学自由读这些句子,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试一试你能看到怎样的画面。(生再读书想象)(目的是凭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了解乐曲内容,为体会贝多芬感情变化奠定基础)4.交流,读了这些句子,你看到怎样的画面?5.穷兄妹俩听着这首曲子看到了这么美丽的画面!那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亲耳听一听?6.播放音乐,教师感情朗读描写穷兄妹俩联想的句子,要尽可能使课文语言与音乐的旋律协调。7.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试一试透过乐曲和穷兄妹俩的联想,你能体会到贝多芬怎样的感情?(继续播放音乐,学生读书)(目的:着重凭借语言文字,其次是音乐的烘托,体会到贝多芬感情的变化)8.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9.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音乐的旋律,读出穷兄妹俩的惊喜,读出贝多芬感情的变化。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及体会了贝多芬的感情变化,又感受到了乐曲的意境,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本环节大约10分钟)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贝多芬这位闻名世界的音乐家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或你喜欢的其他曲子听一听,边听边像刚才这样展开自己的想象,然后把你想到的景象写下来,大家共同交流。也可以继续查找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将这位音乐家的故事记下来,再次感受世界着名音乐家的高尚品格和音乐才能。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我对这节课的解析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多多指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