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探究想象课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本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月光曲》的魅力所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对贝多芬情感变化的体验,探究其创作的原因。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月光曲》谱成的经过,然后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语段,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的心理和情感,从而深入探究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创作一曲的原因,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最后,通过品读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大音乐家的敬意。教学目标: ⒈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⒊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⒋
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⒌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内容。学情分析:学生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但是对音乐艺术美的欣赏是一个空白。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资料、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信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体验。这篇课文,十月份我讲公开课时,定位为探究想象课型,因为本册书的教学重难点之一是探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我想借由这篇文章做一次教学教研上的尝试。以下是我当时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一、直接导入,解读标题: 书写标题,并问学生,你对《月光曲》了解多少?请学生自由回答。 二、聆听乐曲,畅谈感受: 1、播放《月光曲》,请学生欣赏,仔细安静地听。 2、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境,请学生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说明: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是想让孩子们对《月光曲》有个初步直观听觉上的感受,引导孩子们进入教学情境。 三、品读经典,感受旋律: 1、请学生去文中寻找哪段文字描述了《月光曲》的旋律。(文中第九段) 2、请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九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4、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描述了《月光曲》有着怎样的旋律。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 月亮初升 宁静舒缓 月亮穿云 明快舒朗 风卷巨浪 激烈昂扬 5、请学生再读,品味音乐的起伏变化的节奏感。 说明: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是想让孩子们感悟当音乐变成文字是怎样一番情景,从文字中欣赏音乐美。 四、情景再现,激发想象: 1、教师描述贝多芬当时创作的背景和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天地。 2、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当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一对男女的对话,他会想些什么?请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盲姑娘看不见,为什么听到来客弹了一支曲,就判定他是贝多芬?请学生自由回答。(重点分析第六段) 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面对激动的盲姑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尊称盲姑娘为“您”,并要求再次为她弹奏一曲? 3、教师再次播放《月光曲》,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贝多芬创作的过程,对《月光曲》有更深的感受。 教师提第四个问题:请同学们转换角度,当贝多芬再次为盲姑娘深情地弹奏,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请学生自由回答。
说明:整个这一系列的问题,基本围绕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故事,目的是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再现经典情景,感悟音乐的魅力,伟大音乐家和贫穷盲姑娘的知音难觅,音乐带给人的力量和希望。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型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拓展空间,实践运用: 请学生欣赏下面一支乐曲,并即兴写下你心中的感受。 播放《幸福万年长》,学生仔细听并进行小创作。 说明:设计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再次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并能化成文字,拓宽孩子们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