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的评课稿《月光曲》这篇文章句子优美,感情细腻,意境深远。课文所记叙的故事,时间距今几百年,加上在语文课上谈音乐,学生较难理解,教学比较困难。但王老师所上的这一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简简单单中有方法,扎扎实实中有提升,平平淡淡中有激情。下面我就谈谈在这节课上,值得借鉴的几个亮点。一、设计流程,相对简单。简简单单中有方法主要体现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王老师通过简单的谈话和介绍主人翁导入新课,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就直接抛出一个大问题:“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以两个思考题:A、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兄妹弹奏曲子的?B、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抓住了课文的重点理解课文,即:兄妹俩的对话。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追问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这些教学环节看似简单,但教师的每一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步骤,始终紧扣课文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进而明白作者的目的,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所以,我觉得在简单中不失有方法与技巧。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朱老师抓住“读”这个根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学生读的形式较多,有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品读、齐读、分解色读等。品读时不断地创设情境和追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如:为了体会盲姑娘是多么的热爱音乐时,朱老师设问:“从盲姑娘的话中你们感受到什么?”“把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在不断的试读与品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又如:为了让学生感受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朱老师设问:“如果你是贝多芬听了穷兄妹俩的对话,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呢?”。这就引出今天我想谈的第三个亮点:
三、设身处地,体会情感。这一问题的创设的作用是多重的,学生在走进盲姑娘的内心世界的同时,也在把自己的心与贝多芬的心融合起来,从而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在了解盲姑娘热爱音乐与善解人意的基础上也感受到贝多芬“让自己的音乐为穷人造福”的志向,和对盲姑娘深深地敬意。贝多芬此时的敬意与感动正是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奏一曲的真正原因,同时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养成起到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从而做到了以情体会情,以心感受心,这就是朱老师这节课最让人感动之处,我坚信,学生此时内心的情感在涌动,生命在颤动。然而,本节课中,也有一些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指导朗读不够深入,学生的朗读情感不够。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兄妹俩的对话处。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有温度,未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通过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也显不足,还要加强文本对话。例如:文中的“纯熟”“清幽”“陶醉”(这些虽不能面面俱到,但教者要有意识),这些词语都能加深对文章主题和人物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