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案例[情景说明] 《月光曲》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案例教学中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探究,尝试“读通——读懂——读好”的阅读全过程。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拓宽语言文字理解的视野,使学生感受“研究朗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居高临下抓住文章重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弹曲、谱曲、热爱劳动人民、深入贫苦群众的人格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发现) 1、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 2、师: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角度对《月光曲》作进一步的研究。(板书课题) 3、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畅。(提倡使用工具书) 2、学生自由交流读后的感受。要求不受限制,畅说欲言。 3、确定小组研究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读懂) 1、学生自由读课文。(围绕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课本上圈画。) 2、小组内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研究与交流。) 3、小组展示研究结果: 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能够评判的浓厚学习氛围。 (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 通过抓住贝多芬“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琴声”、“看到穷兄妹俩酷爱音乐”、“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等要点,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爱心,感悟抓住要点进行阅读探究的方法。 (2)《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的? 教师随机点拨: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学生读“皮鞋匠的联想”部分,体会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并试着读出这种变化。 (3)《月光曲》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曲? 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问题的研究,尝试归纳、总结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四、感情朗读(读好) 1、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再读给同学们听。(读后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集体评议读得怎么样。) 2、同桌合作:一人读,另一名同学根据内容配上弹琴的动作,通过动作表现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过程。 3、播放《月光曲》录音,论证曲调的理解,随乐曲进行朗读训练。 4、试着背诵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扩展) 1、听着美妙的琴声,你想到了什么? 2、按照本课学到的研究阅读的方法,自己选取一篇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