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百年祭》导学案福建建阳第一中学班级姓名座号一、参考资料(一)萧伯纳简介:萧伯纳(1856——1950)是世界闻名的英国戏剧家和文艺评论家。为英国戏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他的戏剧语言尖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句脱口而出。萧伯纳的主要作品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伤心之家》《苹果车》等。他是20世纪前半叶英国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于193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萧伯纳曾担任过英国《星报》的音乐评论记者,在音乐上有一定的造诣。《贝多芬百年祭》是他为伦敦《广播时报》写的音乐评论。文章一发表就名噪一时。(二)贝多芬的生平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在自己短短的五十七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音乐家。贝多芬从小就具有十分敏锐的乐感,他的父亲发现这一点后,决心把他培养成另一个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但贝多芬不具备莫扎特那样的演奏天赋,他是在父亲的棍棒下学会音乐的。当时年仅五岁的贝多芬经常被父亲锁在屋里,从早到晚地弹奏钢琴和拉小提琴。小贝多芬经常强忍着痛苦和委屈在钢琴上一遍遍地练习,如果不是贝多芬具有非凡的音乐天才的话,他就可能就会永远厌恶音乐了。贝多芬凭借自己的刻苦,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就公开举行演奏会,十岁开始作曲。1792年,贝多芬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了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与创作技能,他先后拜很多名师学习,努力学习他们的音乐创作技艺与经验,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此同时,他还广泛阅读各种文学和哲学书籍,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终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度修养的艺术家。贝多芬一生饱受耳疾折磨。耳疾起于二十八岁,五十岁时全聋,众多登峰造极之作均是这期间的作品。他热爱自然,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贝多芬的主要作品包括:九部交响曲、一部歌剧——《费德里奥》、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管弦乐序曲:《埃格蒙特》、《柯里奥兰》以及大量的声乐器乐及戏剧音乐作品。这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对贝多芬以后的历代作曲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这些伟大的作品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笔丰厚的宝藏。1827年3月26日,这位伟大的、不屈不挠的音乐巨人终因贫病交加而与世长辞。(二)莫扎特简介: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
莫扎特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瓦格纳和威尔第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二、学习过程(一)梳理文脉认真阅读课文《贝多芬百年祭》,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文章第一段先总体评述贝多芬的和,接着在第二、三段具体评述贝多芬独特的,第四段是过渡段,从评述贝多芬的过渡到评述贝多芬的,第五、六段评述,第七、八段可以说是对上述内容的收束,对贝多芬音乐创作和品格精神内在关系的总结。全文层次清晰,内容完整,篇章结构大致呈现出的形式。(二)解码形象阅读课文1-3段,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并在文中划出体现人物这一特征的句子。人物形象特征贝多芬(三)品鉴艺术手法回顾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是怎样写梁启超先生呢?据此思路概括本文的主要艺术手法。人物艺术手法贝多芬(四)拓展联读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自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幺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欠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奸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于下一张紧闭的嘴,村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惠,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女佣向客人指了指。贝多芬说:“谁?那是谁?”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为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选自《文艺春秋副刊》, 1947年2月15日第1卷第2期,略有改动)人物形象特征艺术手法贝多芬(五)总结:记人散文的特点(由一篇到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