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少年闰土(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17 少年闰土(导学案)

ID:967881

大小:29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本组以“初识鲁迅”为主题安排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让我们透过这些故事,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同时,也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五”和“回顾·拓展五”,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课题内容简说少年闰土《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和敬仰之情。一面本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过鲁迅先生一面的故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写的。本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1.会写1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囫囵吞枣、饱经风霜、张冠李戴”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并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2.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3.品读课文,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特点,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1.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社会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揣摩,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示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7 17.《少年闰土》………………………………………………………………2~3课时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3课时19*.《一面》……………………………………………………………………1~2课时20*.《有的人》…………………………………………………………………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五………………………………………………………………2~3课时回顾·拓展五……………………………………………………………………1~2课时1.本单元所选文章都围绕着鲁迅展开,有一定的时代距离,阅读时应简要交代背景。一方面准确把握文本所渗透的信息;一方面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感悟,尽量缩短距离。2.对于字词学习,应提倡个性化识字,鼓励交流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3.摘录生字新词、重点语句,也可以是学生喜欢的词句和精彩的句子,并通过交流给予必要的指导,及时点评。7 17.少年闰土课题少年闰土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精髓。在教学中,教师遵循着学生的认知、智力与情感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合作探究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并依据“我”与闰土的离别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的小练笔;最后帮助学生透视文章的写作背景,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学前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词,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畜生、明晃晃、碧绿、郑重、允许”等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学前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2.预习《少年闰土》,完成课前预习练习。(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出示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2.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1.学生看图片,听老师的讲解,发挥自己的想象。2.和同桌交流自己上网查阅的资料。1.请你试着填一填。鲁迅原名______,字_____,_____人。1918年5月,首次用___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课文节选自他的小说《_______》。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1.出示自学提纲:(1)自主朗读课文,读准音,认清形,查找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义。(2)不理解的词句作上记号。2.检测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3.小组交流,自己对课文中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1.自主学习课文。2.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收获。(1)自学生字词的过程中,发现难写字:厨、套;多音字:畜。(2)借助字典、词典解决不理解的生字或词语,如:祭祀、值年、郑重、弶、潮汛等。(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与闰土相识、听闰土讲海边趣事、与闰土分别)(4)选取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小组成员听。3.全班交流: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2.看拼音写词语。cháoxùn()chúfánɡ()zhènɡzhònɡ()yǔnxǔ()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的贝壳()地刺去()的经历()地逃走()的圆月()地离去()的西瓜()地觉得7 三、图文结合,初识闰土。(用时:15分钟)(一)回忆探究闰土。1.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插图,请学生欣赏。教师提示: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谈一谈自己的想法。2.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品析作者的描写方法。(二)探究“与闰土相识”部分。1.读中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情感因素。2.教师小结。1.学生畅谈自己的观察收获。2.(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2)组内探究作者的描写方法,全班交流。(作者在此分别运用了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的方法,笔墨不多,但读来生动,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闰土相识”部分。(1)多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读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2)小组内交流: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时是怎样写的?表现人物性格时是怎样写的?4.根据原文填空。____的天空中挂着__的圆月,下面是___的沙地,都种着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___的少年,项带___,手捏___,向___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5.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其间只知道无端稀奇素不知道如此如许从来不知道希奇其中单知道无缘无故四、随文练笔(用时:5分钟)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2.指导学生练笔。1.选取一个有特点的同学,写写他(或她)。2.读读自己的练笔,让同学猜猜自己写的是谁。6.用几句话描写班上一位同学的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作者采取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海边的健康少年。在本课的教学中,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2.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学习重点1.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7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进行想象表达。1.图中有什么人物,他们正在做什么?2.看了图片,你最想做什么?1.仔细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内容。2.谈谈自己由图片想到了什么?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通过_________的回忆,刻画了一个_________而又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二、品读探究,再识闰土。(用时:25分钟)(一)品读“雪地捕鸟”。1.利用课件辅助学生赏析文中“雪地捕鸟”部分的内容。2.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3.教师小结。(二)品读“看瓜刺猹”“沙滩拾贝”。1.指导学生进行对话朗读,注意人物的语气。2.利用课件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獾猪、刺猬、猹、跳鱼儿”。3.引导学生谈谈闰土留给自己的印象。4.总结:闰土的心里有着这么多稀奇有趣的事,真让我们羡慕啊!5.指导学生朗读第16自然段,品味作者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我”和往常的朋友们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2)闰土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3)作者在这里运用对比写法是要突出什么样的情感?(三)赏析“离别”。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1.找出“我”和闰土在分别时的各自表现。2.想象“我”和闰土再次相见时的情景,交流。1.小组合作,交流“雪地捕鸟”。(围绕捕鸟的条件、捕鸟的过程、捕鸟的结果以及作者在描写捕鸟过程时所运用的动词和这些动词的用法这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边读边做动作,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2.小组合作,交流。(1)认真观察课件图片,认识“獾猪、刺猬、猹、跳鱼儿”。(2)认真观察图片,结合课前资料,理解“潮汛”。3.全班交流闰土留给自己的印象。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6自段。(1)小组内探究:“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与自然界接触少、视野狭小。)(2)全班合作探究:闰土的生活环境。(广泛接触大自然,生活丰富多彩。)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汇报读后收获。(1)“我”急得大哭,闰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别后互赠礼物。(2)独立想象,几年后,“我”和闰土相见时,会是什么样的情形。(3)全班交流自己的想象。8.佳句赏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1)“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线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怎样理解画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给加点的字或词语换一个词,使句子意思不变。(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2)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10.判断对错。(1)课文写的是“我”的回忆。()(2)闰土捕鸟,反映出他的机智勇敢。()(3)从闰土捡贝壳可以看出他的生活丰富多彩。()(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此句的两个破折号都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7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用时:10分钟)1.鼓励学生拓展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2.布置作业。(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2)继续搜集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并进行阅读。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2.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表现了“我”与闰土的深厚情谊,很能打动学生的心。以读代讲,理解人物形象,扩大自主学习的余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指导朗读,首先要让学生入境入情,这样才能读出感情,才能把“盼”“赞许”“分别时的难受”等情感表达出来。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地展开想象,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感情。另外在学习过程中,针对主要问题,学生品读课文,然后交流感受,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说出独立的见解和感受,促使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少年闰土》教学片段抓住关键语句,把握学习重点课件出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师:这位少年便是闰土——“我”的童年挚友。在“我”心中,永远难忘闰土那稚气的脸庞、那矫健的身影,请你用一种思念故友的情感来读一下这段话。(多名同学先后朗读,教师均给予其正确、恰当的鼓励或评价。)师:闰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瞧,作者寥寥数笔便将那广阔的生活世界里的一角刻画得栩栩如生——学生齐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生1:这样明月当空的夜晚,在海边碧绿的西瓜地里,一个少年正在看守瓜地。此情此景,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师:你能够边读边想象,非常好!生2:从作者的这句环境描写中,我感到作者对这丰富的农村生活充满了向往之情的。师:你能透过语言的外衣,去感悟作者的写作思想,非常值得所有同学学习!这段话中除了景物描写,还有对人物外貌和动作的描写——学生齐读: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3:作者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很简单,却将人物的动作描写得活灵活现。7 师:这是作者在写法上的避重就轻。即重点写闰土做的事。生4:作者用开门见山式的写法,目的应该是要表达本课的学习重点,那就是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有着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师:你的思考让老师特别感动。短短几句话,就将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渗透其中,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学习。赏析:教者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感悟闰土的少年形象,教学重点突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