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乡村》教案赏析指导欧文的《英国乡村》犹如一首田园诗,又像一曲牧歌,给我们一种超然、恬静、优雅、纯朴的古典Z美的享受。《英国乡村》写于作者旅欧期间。1815年,欧文遍游英国,特别是苏格兰、爱尔兰的名胜古迹。当吋,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工业革命的上升期,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传统文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欧文在英国这个传统资本主义强国里,由于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对英国乡村所代表的古典道德与生活方式体味颇深,遂写下了《见闻记》和《布雷斯勃列奇田庄》等作品。《英国乡村》便是散文集《见闻记》屮的第七篇。《英国乡村》以优美的文笔介绍了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淳美的风俗人情,与代表着现代商业文明的大都市伦敦形成了对照。通读全篇,给人--种柔婉的人情味,同吋又能让人体味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來。欧文对英国乡村的抒写,从英人对乡村的怀恋开始,由农事之乐,到风俗之美,再到文学的乡土情感,最终落笔到深蕴于这一切背后的道德之美。这样,逐层深入,一步步进入到英国传统文明的精神内核,在愈来愈浓郁的人情味中融入了深刻的历史感,从而确立了一个成熟的民族形象。作者抒写英人对乡村生活的怀恋,是在与大都市伦敦的比较中开始的。开篇伊始,他就说“欲対英人的性格有所了解”,“必须深入农村”,造成一种悬念;在对这种悬念的解析中,揭出英人对乡村的那种“天然感情”;并在英人乡村生活与都市生活的比较中,写出了英人那种天然情感是如何在乡村得以彻底舒展的:解除了一切束缚,不必拘谨与客套,因而“欢欣舒畅”;也同样能享受到读书、音乐、游猎等各种上流社会的赏心乐事。英人并不仅仅是像郊游那样悠游乡村,还亲身参与乡间劳作,进行农出耕作,经营园林景观;不仅仅享受自然,而且还研究自然,深谙自然的形式美并加以利用,凸显“点化之妙”。这种对口然农事的热爱,并不仅仅体现在苦心经营的园林之胜上,还体现在独具匠心的“平淡Z极的普通住处”,所有这一切都“仿佛得Z天然”,“丝毫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奇绝而浑成”。而且这一切,不仅仅是“富人雅士”的乐事,而且是漫然而成乡间风气,连贫苦农民也“力争上游”地“精心美化”。而风雅之士“不顾地位差别,而甘愿与人共亨那里的纯朴之乐”,把“人们的感情融成一片”,使“压迫”与“不公”的“积怨较小”,从而有了一种“雍容祥和”的气氛。这种乡村生活的纯朴风俗,必然会流贯于文学,“使那青葱欲滴的田园景色至今余香盈溢,泡透我们的书卷儿案”。这是由于英国诗人,也能“与大白然朝夕相处,曲尽绸缪”,熟稔之后,信手拈来,便成佳美篇什。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浸透于其间的一种道德之美”,“在人们心中所唤起的联想是秩序,是审慎与持重,是历时悠久的传统与自古尊崇的风习”。“安定和平的环境下长期孕育”,产生“一种淡泊宁静、安全无虞之感”,从而使淳朴之风与乡土之情世代绵延。最后,作者蒙A奇式地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场景——教堂与家宅,着重传达了那种最谦和的美徳与最淳朴的乐趣,那种欢欣怡然、温馨恬适的情感。“情动于中必形于言,言之不足必咏歌之”,余兴不尽,吟诗一首,再次强调了那种“一切快然自足”的古典美感。把握这篇文章,重在以下两点:一是景与人的结合。一般人印象中的乡村,往往重在天然纯净的美景。比如现在城市人中流行的乡村游一般,让自己从钢筋混凝土中解脱出来,呼吸-下新鲜的空气,亨受一下未被污染与破坏的绿色,总是在竭力摆脱人为的因素,强调自然天成。而欧文不同,他的落笔点并不在于乡村美景,而是从一开篇便紧紧扣住“欲对英人的性格有所了解”这个目的,由城市而寻到乡村,即使是对乡村美景的描绘,也是以对英人性格的刻画为主,写到民俗风情、文学文化、道徳信仰,在人与景之间营造
出i种安宇祥和的气氛,在这气氛中英人那种谦和淳朴的性格渐渐鲜明起來。与纯粹的写景散文不同,《英国乡村》的意图在于确立一种稳定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社会范式: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所有的建筑与景观都强调“奇绝而浑成”;人与人Z间、尤其是贵族乡绅与一般村民的关系也是和谐的,他们通过劳作“感情融成一片”,没有其他国家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紧张关系。二是注意氛围的营造。氛围的营造一般离不开两个因素:场景的选収与语言的运用。对于农事之乐,作者没有选取乡村生活中那些粗鄙、野性的场景,而是圉绕着“仿佛得之天然”这个屮心,选取了园林、普通点缀、精美农家等等,芳草巨树、野兔山鸡、清溪幽潭、清阴花影、盆花冬青……呈现出一种优美的意境。而描绘这一切时,作者也力避那些生硕奇崛的词汇,力避拗口的长句,而是选取了那些优雅的字词,用尽量简短便捷的句子,行文也就有了一种欢快的节奏感,带给读者一种温馨的暖意。以下问题可以探究:1.本文描写了英国乡村生活的哪些方面?华盛顿•欧文描写英国乡村的本意在于确立一种稳定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社会范式,所以本文所选収的乡村生活便具有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和谐的特点。文章开头便点出:农村(乡镇村屯)——古堡、别墅、皿舍、茅屋——村篱绿径——乡村教堂——各类守夜赛会以及村间的喜庆宴乐般人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性乃至其喜怒哀乐。具体到行文中,便是对乡村的“天然情感”,乡村里种种上流社会的“赏心乐事”“园林景观”“住所点缀”“农田耕作”“乡间风气”,文学中的“乡土感情”,全景鸟瞰下的“绮丽风光”,乡村中先祖的种种遗迹,清晨的教堂,夕暮的家宅……这种种场景或意象的选取,都重在一种和谐气氛的营造。因此,对文中第7、8、9段及第13、14段的学习,必须饱含情感地反复吟咏诵读,体验情境,对其妙处细加品味。2.本文描写的是一个世纪前英国乡村古典宁静的田园景象,也许在现代文明车轮的碾压下,这些田园景象将消失殆尽,对此,你怎么看?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操作层面的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富于群情人伦的社会道德修养的问题。现代文明车轮碾压之下,不仅仅是环境平衡的破坏,更为危险的是道德人心的沦丧,是社会和谐心态的失衡。因此,在尽力保护环境的同时,我们还不要忘记寻求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应的内心和谐的新道德。教学建议一、诗之外,最适合诵读的就是散文了。尤其是饱含历史感的散文,更非要反复诵读、体味不可。因此,要深入理解此文,就必须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屮,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细细品味。二、本文题为乡村,其意却不在村景描绘上,而是透过村景,写出沉淀在村景之中的英国乡村的家园之乐、民俗风情、道徳信仰与文学文化,并自然而然地将英人“最谦和的美德与最淳朴的乐趣”流鋁出來。本文的精彩之处,便在于作者不动声色地将这些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恬适的情感氛围。1.指导学生详细阅读课文第3、5~10、12~14段,分别找出融景物与民俗风情、道德信仰、文学文化一体的句子,细加分析。2.本文是沿着两个方向展开的。其一,就热爱乡村自然的英人來说,先是由风雅之士,逐步扩展到乡村贫苦农民,再到包插城市贫民在内的全社会,写出了全社会与大自然的和谐。“富商在城郊附近筑有舒适的别墅”,“上流社会的种种赏心乐事全部聚集在自己身边”——“富人雅士的精筑别业之美又浸假而传至下层社会,因而在整个乡间蔚成风气,甚至以种地为生的贫苦农民……”——“即使那些命运不济,不得不在喧嚣嘈杂的市尘之中度其年华的人,也总要……”——“甘愿与人共享那里的纯朴之乐”“把人们的感情融成一片”。
其二,就如何开掘对乡村自然的热爱上,先是“天然感情”在乡间的“真正发挥”,到“农田耕作”“园林景观”上所表现出来的“才情”,到“整个乡间蔚成风气”,到“善于自然风光所作的巨量精彩描写”,再到“对该国的血貌确实不无巨大影响”,最终落到“浸透于其间的一种道德之美”。逐层拓宽,逐层递进,最终成为整个乡村社会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并衍为一种民族性格:“正是这对爱的家园之乐,这对口己乡土景物的温馨恬适的感情给人们带来了最谦和的美德与最淳朴的乐趣对本文的分析,一定要从和谐的角度着手,这里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人类社会的和谐。对身处蓬勃上升的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作者欧文来说,能拥有这份人文关怀,是难能可贵的。三、本文用词典雅优美,笔触细腻,行文流畅,在描写与叙述中巧妙融入口己的思想,从而将深刻的历史感与柔婉的人情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全文弥漫着一种温馨、恬然、厚重、优雅的气息,给人一种纯朴谦和的审美享受。不妨细读课文,注意语词的优雅,句子的简短便捷,体会其行文中的欢快节奏。并注意文屮哪些语句,略带有评论的意思,不露痕迹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参考资料一、作者介绍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lrving,1783^1859)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第一个得到欧洲承认的美国作家,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欧文生于纽约一个富有商人的家庭。他自幼酷爱读书,少年时代便开始写诗歌、散文和戏剧。16岁开始学习法律,后来还做过一段律师。1812年战争以后,他到英国去经营他家在利物浦的买卖,但不久就放弃商务和律师职业,专心从事文学创作。1826年,欧文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随员,工作之余游览名胜古迹,收集史料。后来他在伦敦当过3年外交官。50岁上回到美国,在哈得逊河畔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睡谷附近定居;其间除了4年出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外,他的晚年就在这所称为“朝阳”(Sunnyside)的著名住宅里度过。欧文性好咏史怀古,对欧洲文明遗留下的残垣断壁和文物典籍怀有浓厚的感情。他旅居欧洲17年,对旧世界(特别是西班牙)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现实生活和历史传说经过他的丰富想彖的精妙加工,融合成一幅幅不朽的图画,给他的《布雷斯布里奇庄园》《征服格拉纳达》和《阿尔罕伯拉传奇》等杰作增添了魅力和光彩。欧文深受英国作家哥尔德斯密斯、爱迪生尤其是司各特的影响。司各特作品中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都感染和激励着欧文。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发掘和表现美国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作家。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纽约外史》,是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巧妙结合,对荷兰姑民者在纽约的统治,既有褒扬,又不乏揶揄,很受美国广大读者的欢迎。这本书的虚构的作者之名尼克包克尔业已成为纽约人的绰号。欧文晚期还写了一些传记作品,如《哥尔徳斯密斯》和5卷本的《华盛顿传》。欧文的声誉主要建立在他的传世佳作《见闻札记》这些散文、随笔及故事集上。该书刊行问世后,在短期内被译成多种文字,从而使他名震欧美文坛,确立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欧文的作品反映了美国文学从18世纪的理性主义到19世纪浪漫主义的转变。他的文笔优美,语言生动,能够在描述屮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与夸张的艺术手法。他的浪漫主义气息为作品增添了魅力。他的作品对北美早期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和屠杀印第安人的罪行也进行了讽刺和揭露。欧文的一些优秀作品已成为典范,他的风格对埃徳加•爱伦•坡、霍桑等后代作家都有一定的影响。欧文虽然蜚声欧洲,而且美国人也认为这标志着美国文学还碍要至少一代人的努力才会出现,这主要是因为欧文的作品多以欧洲为题材,具有较明显的模仿的痕迹。(选自《美国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二、《英国乡村》导读本文选自《见闻札记》(即《见闻记》,编者注)中的笫7篇。《见闻札记》是欧文在欧洲的
所见所闻和他结合北美大陆历史进行创作的产物。全集包括“作者自述”在内,共有34篇。除去6篇以美国为背景的作品,其余诸篇均是欧文纯粹以一个美国赴英国旅行者的身份写的旅游札记,向美国读者展现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19世纪英国风情画。《英国的乡村生活》(即《英国乡村》,编者注)就是其中一篇典型的散文作品。它清新隽永,温馨淳厚,不仅描绘了英国景色独待的乡村m园风貌,而且以亲切、赞许的笔调记述了英国人的性格特点及生活习惯。写景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以秀丽传神的笔触描绘给读者的是一幅生动、美丽的图画。无论是壮丽的园林景观、乡间的农舍,还是风格奇特的古建筑,都历历在目。绿草如茵的草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古拙圣洁的庙宇,时隐时现的丛林绿篱,用花草精心装饰的乡问茅舍,一切都极其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悉心赏阅这样一篇文字,就仿佛迎面扑来了阵阵素雅口然的清风。只不过,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也不忘记写人。在文章的开头,欧文就提到了“真正了解英国人的性格”的关键是要“深入乡间”。在作者看来,人与景是紧密相联的。一方面,英国人对乡村景物和乡村生活的热爱造就和影响了他们的性格。“在大多数国家里,显贵之士往往具有阴柔的性格,而英国绅士们则刚柔并具,既有健壮的体魄,又有饱满的精神”。而且,比之在大都市中,一个个“行色匆忙,心不在焉”的“冷酷”模样,“正是在乡村的环境中,英国人的天然情感才得以充分的流露和发挥”。“他们很高兴能从城市里一切冷冰冰的礼仪和令人厌烦的客套之屮摆脱出来,一改平日里腼腆和处处克制的习惯,变得欣喜畅快起来。”正是由于长期在自然景观的熏陶之下,英国人拥有了“率真”“粗犷”和“较为随和”的一面,形成了乡间社会各阶层关系融洽的场景。就连英国文学中大量的优美篇章似乎也该归功于作家与自然朝夕相处、同喜同乐的生活。另一方面,英国由于地势平直,极少名山大川,其逶迤的美景儿乎全凭人工的精心雕琢。因此,英国人有“与生俱来”的乡村情怀和“对农田耕作天生的熟练能力”,反过来,也成了造就这些美景的一个主要原因。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参与,英国风光便有了它的独特之处,处处都“渗透着一种道德之美”。“这种美感在人们心中所唤起的则是对秩序,对宁静,对审慎与庄严,对历史悠久的传统和自上而下尊崇的习俗的联想。”显然,欧文对乡间景物的描写已不仅仅出自对自然美的偏爱,也源于对社会理想和道德观念的社会美的追求。欧文生活在一个动荡多变的年代,平时乂为了生计疲于奔命,他向往着一种宁静、安详、淡泊名利的生活。同吋,当吋的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缺乏浓厚的历史沉淀、文化底蕴和传统习俗,因此,他也同样崇尚英国的悠久历史和道徳风尚。(选自《华盛顿•欧文作品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