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2个生字,读写词语。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过程与方法】1、读准字音、读懂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抓住“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颗颗地掉下来”与正文中的四件事关联,体会到前来吊唁的人为什么这么多。是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重、难点】1、在多读中感受先生的崇高品质。2、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学法】1、引导点拨。2、多读感悟。
【教学准备】“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颗颗地掉下来”片段文字,纸片等。【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时准备1、学会12个生字,读写词语,注意笔画顺序与结构。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课题导入鲁迅在短篇小说《故乡》中插叙了一个故事情节,就是上篇文章《少年闰土》,通过回忆小时候怎样与闰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其作品《呐喊》、《彷徨》等作品充分体现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今天我们来学新的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文中,体会先生的高尚品质。二、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懂句子。(1)字音:“悼”、“冠”、“囫”、“囵”、“咳”、“嗽”等。(2)难字、词:“嗽”等字的写法,“追悼”、“吊唁”、“张冠李戴”的含义。2、快速读课文,讲讲课文写了哪件事?分为几部分?3、讨论交流第一部分,人民群众尊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部分,伯父谈《水浒传》教育我要认真读书。第三部分,伯父在笑谈中谈“碰壁”,抨击旧社会。第四部分,伯父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第五部分,伯父关心女佣阿三。4、归纳各部分大意,用简洁的语句给各部分加小标题。(1)指导方法:①段意概括小标题;②摘录文中词句作小标题。(2)学生读课文加标题。(3)交流。(4)教师小结:谈《水浒传》、谈“碰壁”、救车夫、怜女佣。四、再读课文1、想想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出中心句。2、交流归纳。五、课堂小结六、作业(略)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先生的高尚品质。2、理解句子的含义。一、复习导入1、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2、学生齐读中心句。二、重点研读课文(一)读文章第一节,感悟来悼念、吊唁的人多,学会在句中环境中理解“追悼”、“吊唁”等词语。(二)读课文第二节。1、交流、学习谈读书部分,把握“哈!还是我的记性好!……送我两本书……”。(1)从这些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关心子女——因为“我”“囫囵吞枣”、“张冠李戴”。(2)你听懂伯父的话了吗?从中可感受到了什么?(3)送“我”书又说明什么?伯父婉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我”两本书,让“我”体会到伯父善于启发教育子女,为孩子想得多。(4)读语言片段:“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颗颗地掉下来”。2、学习有趣的故事“碰壁”:
(1)读课文,将不懂的句子划出来,思考。(2)介绍当时的背景。(3)交流汇报。(4)质疑:“碰壁”有什么深刻含意?(5)讨论、点拨。鲁迅先生为劳苦大众想得多,将自己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不怕“碰壁”,莫惧斗争。(6)二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颗颗地掉下来”。3、学习“救车夫”这件事。(1)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要求学生注意动作描写。(2)这些动作说明鲁迅先生对劳苦人民的真诚帮助。(3)生读“天黑了……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说说我的认识与伯父的动作表情等有什么不同。教师点拨:伯父看到劳苦大众这么吃苦同,顾不得温饱,所以鲁迅先生决定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毅然拿起笔与反动派斗争的决心,所以“叹了一口气”,表示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与斗争的决心。(4)三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颗颗地掉下来”。4、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1)指名读这一段,阿三回忆了哪些事情?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再次体会明白: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三、课堂小结现在明白“我”为什么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的吊唁的这么多人的原因是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许多人都是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四、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