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周晔在伯父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回忆写下的纪念性文章,全文共回忆了她与伯父鲁迅先生在一起的“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助车夫,”以及从女佣阿三口中得知的“关心女佣”四件事,字里行间无不饱含周晔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无限怀念与崇敬,以及感谢!透过文本,一位爱孩子、爱憎分明、坚持斗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形象跃然纸上。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借助当时的社会背景细细体味鲁迅带给我们的光芒。二、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透过含义深刻句子的解读,充分感悟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3、学习作者通过动作、神情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动作、神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难点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高尚品质。为有效达成以上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难点,教学本课,我预计分两课时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本课内容:第一课时:侧重整体感知文本,重点研读“谈《水浒传》、笑谈“碰壁”部分,感受鲁迅爱孩子关心后代爱憎分明,第二课时:研读“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进一步引领学生感受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对鲁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四、说教法、学法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因此教学本课之前,我预先设置这样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先作初步全面的整体感知:1、认真读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字音;2、思考:文本主要写了什么?试着给每一部分归纳一个小标题;3、想一想:读过文本,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写一写。2、读读悟悟,读悟结合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与重要方式,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读读悟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
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感悟鲁迅高大形象。五、说教学流程(一)、直揭课题,检查预习,感知整体1、谈话导入孩子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些了解,在他去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写了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录了鲁迅的几件事,我们就更深刻的去了解鲁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自由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如(失声痛哭囫囵吐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的解释以及造句。3、再次带着问题读课文(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4、归纳小标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在伯父逝世九周年之际回忆写下的纪念性文章,文中字里行间均饱含她对伯父的无限怀念与敬佩。孩子们,周晔于文中主要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几件事情,小组交流提炼小标题并让孩子上台板演;(设计以上环节,一主要为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都说“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1、已至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加之教师
的任务驱动,相信学生能读好、学好,这样课堂上就可节省许多时间,为研读重点部分留有时间与空间;2、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以顺利且轻松进入文本重点内容学习。)(二)、重点研读“谈《水浒传》、笑谈“碰壁”。1、谈《水浒传》要求:用心读课文谈《水浒传》这部分。a、重点理解: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b、探讨:伯父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1)学生读文;(个别读,齐读)2)并交流:……2、朗读“碰壁”部分a、重点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b、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鲁迅先生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结合小资料解决问题。1)学生读文(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2)结合小资料交流:……(三)、回顾课文,分析形象a、学习课文后,请你说说:鲁迅有哪些让人敬佩的思想品质?b、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鲁迅思想品质的句子。(四)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1、(有道是“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梳理课堂交流内容,将知识、情感积淀下来,同时及时巩固新知。)我设计课件练习。2、通过欣赏名言,阅读推荐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知识。六、板书: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为自己想得少救护车夫为别人想得多关心女佣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既要醒目,又要悦目,对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板书首先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技术,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与教学随时可以保持同步的自由性与交互性。所谓“醒目”,是指能将课文的重点、难点一览无余,能将学生的疑问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