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胜利中心小学:王丽红2011年11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思念与爱戴之情。 在备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领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美读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在教学中,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充分准备,奠定基础——自读 由于时代距学生较远,他们对鲁迅和当时的社会都不甚了解,于是课前我让学生搜集鲁迅的资料及他的作品,并进行阅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便加深对鲁迅的了解,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另外让学生自己熟读课文,自主感悟,以便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二、语言渲染,激发情感——多读
教学时抓住情感主线,反复朗读,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怀念之情。在复习回顾中,我反复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导读:这样一位先生走了,特别是周晔,她再也不能跟伯父“笑谈《水浒》”、“笑谈碰壁”了,她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叫她万分悲痛呢!(课件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是呀,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小周晔手足无措、木然发呆,“我呆呆地望着读……——小周晔她脑海中浮想起往日跟伯父在一起时那点点温馨,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滚落下来……我就是这样把对伯父的爱戴和怀念之情作为一条情感主线,通过反复朗读从而由体会周晔的悲痛心情迁移到我们自己对这样一位伯父的爱戴与怀念的体验,因而在角色转换中体验感情,在反复品读中流露真情。十分注重学生入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学生读得比较到位。三、问题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有话可说了。 教师的提问既具开放性,又有明确的指向性,因此学生读有方向,思有目标,答也能切入要点,如:把能体现鲁迅先生救助车夫后沉痛心情的的句子划出来,再细细读读,体会一下。找出女佣阿三所说的话读一读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这样学生交流时就有话可说了。 四、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在引导学生理解的时候没有直接提问,而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质疑问难。如:在读伯父救助车夫后心情沉重的句子时,我引导学生: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在课件的提示下提出了:为什么伯父的表情让我记得那么清楚?伯父的脸上为什么没有那种慈祥而愉快的表情了,而变得那么严肃?伯父为什么没有回答我?伯父为什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提问,问题也提得很有价值。老师的肯定让他们树立了敢于提问的信心。五、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使课堂教学更顺利。在上这课之前,我制作了一些课件,在课件中插入了悼念鲁迅先生的哀乐、鲁迅救助车夫时的图片以及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这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伴着哀乐来朗读人们悼念鲁迅先生的段落和小周晔思念伯父的句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在学习救助车夫这段时让学生看着插图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学生体会的也比较到位。六、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后还有阅读链接。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
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将课后阅读链接中的部分段落穿插到了文本的讲读中。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总结时,我又出示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名言,通过朗读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的教学既有效利用了教材,合理的整合了课程资源,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效果较好。总体来说,这堂课上得比较成功,但也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教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