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稿 新小徐永强上星期五,我们有幸听了我校黄文静老师讲授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受益匪浅,黄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有以下特点:一、整体入手,层层深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初识鲁迅”这一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黄老师的这堂课,将整体与部分有机地衔接起来,将单元整体预习与具体篇章学习融为一体,围绕“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问题,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使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逐渐丰满起来。二、抓住重点,循循善诱。教学中,黄老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细细引导,字斟句酌的加以体会、领悟。如学习救助车夫这部分时,对“北风怒号、天色阴暗”等环境描写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黑暗,车夫生活的艰辛,为理解下文,突出鲁迅先生的形象做好了铺垫;对车夫外貌、神情、语言的深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车夫生活的艰难困苦和此时的痛苦无助,下文中伯父对他的救助犹如雪中送炭了;对描述伯父和父亲语言、动作(如拿、扶、蹲、半跪、夹出、洗、扎好)等词语的研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可敬形象;对鲁迅先生回家后的“严肃”表情的挖掘,感悟文字背后的意蕴——鲁迅先生满心里装的是全天下的穷苦人民。在这些语言文字的品读、体味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既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受到了熏陶。 三、小组学习,自主合作。整堂课的学习,执教者充分运用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四人学习小组的学习非常充分。在学生回顾了上课时所学课文内容之后,老师出示了一个关键问题: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围绕这个关键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展开学习。课中,各组学生能抓住一处关键点,合作学习,或朗读,或抓句子体会、或找关键词分析。由于老师平时训练扎实,小组学习顺利的展开着,学生自主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了体现。当然,对于本堂课,笔者自觉有不大如意的地方,如: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汇报形式比较单一,全班六个组,采用逐一汇报形式,单一,学习内容也有重复,导致二个学习小组没来得及汇报。如果采用一个小组汇报学习,其他小组参与补充评议,把读、评、议结合起来,课堂效果也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