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使学生读懂课文所写三件事,并能简单概括。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含义。2、了解鲁迅先生的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指名介绍鲁迅先生,教师补充。3、了解作者与鲁迅的关系。4、质疑:作者与鲁迅关系如此亲近,为什么要称呼鲁迅为先生?(先生,是对鲁迅的尊敬,崇敬)到底鲁迅做过什么事情会让作者如此尊敬?带着问题读书。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概括三件事的主要内容。谈《水浒传》、帮助车、关心女佣三、精读课文。学习“谈《水浒传》:1、指名读第一部分,找出两个四字成语。2、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3、面对我“囫囵吞枣”的读书和“张冠李戴”的回答鲁迅是如何表现的。4、体会“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寻找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的原因,了解鲁迅的委婉和用心良苦,从而体会鲁迅的“为别人想得多”。5、介绍《表》和《小约翰》是鲁迅翻译的。学习“帮助车夫”:1、指名读第三部分,说说如何帮助车夫的。
2、出示帮助车夫那一段,找出动词,体会动词在写作文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使文章更具体,生动)3、体会最令人感动的动词“半跪”理解“半跪“姿势。找学生演示,感受困难程度。感受“半跪”的天气。理解“北风怒号”从而感受天气恶劣。体会“半跪”时间长。4、从中体会鲁迅先生的“为别人想得多(包扎,赠药,给钱)为自己想得少(恶劣天气,长时间跪着)5、学习作者的感受和鲁迅的神态,体会当时社会的劳动人民的痛苦。学习“关心女佣”:1、画出女佣说的话。自由朗读,从中体会鲁迅的“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2、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思想。四、课文总结。出示第一段中鲁迅去世后的场景让学生朗读,体会做人道理——只有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尊重。五、作业布置。课下找些关于鲁迅的故事,体会鲁迅的“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板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水浒传》 爱憎分明 深受爱戴 救助车夫 为自己想得少 俯首甘为孺子牛关心女佣
教学反思1、多种形式地朗读使学生从读中体会鲁迅先生的话,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感受鲁迅的品质。2、能结合课文了解词语的含义,使学生不但能掌握词语本意,也能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从而使学生学会应用词语。3、通过让学生找动词,体会动词的好处,从而学习使用动词的方法。4、学习每一部分时都紧扣文章中心“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鲁迅的高贵品质。5、引用课文内容,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不足:1、学生没有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对每部分内容只掌握皮毛。只了解了鲁迅的“为别人想得多,为别人想的少”,个别学生在总结时只会套用此话,形成了固定的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2、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示范朗读稍多,学生虽然能够从教师的朗读中体会课文内容,但并没有自己实际朗读,限制了学生的朗读训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长葛市石固镇花园小学陈金彪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体会伯父说得含义深刻的话。品味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3、总结出文章写法上的特点。4、积累文中好词佳句。教学重点、难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2、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作者周晔一起回忆鲁迅晚年的生活。 二、复习检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作者回忆了我的伯父的几个小故事,生说师板书。(读水浒、笑谈碰壁、帮车夫、关心女佣)2、作者在什么时间写这篇文章?(伯父去世第九周年)4、第一段写了什么?深受爱戴,你从哪儿看到伯父深受人民爱戴?(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人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都有)过渡: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老师相信通过自学,大家一定会深切的感悟这位伟大人物的高贵品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三、自学指导。小组合作,选取你最想了解的事件,想读就读,有感情的阅读,用声音表达你的感悟。想说就说,说出最让你怦然心动的句子,并感受鲁迅的高贵品质。各组比一比,谁的重点句子抓的主,体会的正确深刻。四、交流展示。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1、谈论读《水浒传》。 印象:幽默、对晚辈的慈爱、关心,委婉的批评,为晚辈着想。(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含义深刻的句子。(2):送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我至今还保存着。过渡语:这样一位让我又敬又爱的伯父,如今离我而去,想到这作者的心情谁能描述,引读:我呆呆地望着……一滴一滴的掉下来。2、笑谈碰壁。印象:爱憎分明,为全中国的老百姓,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理解:“碰壁”,“四周黑洞洞的”读:以分角色读的方法展示对这部分的理解。3、救助车夫。印象:同情劳动人民,为穷人想得多,想得周到。动作: 扶上车 半跪着 洗干净 又掏出钱 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深深叹了一口气 神态:露出痛苦的表情 表情冰冷、严肃 4、关心女佣。 印象:为百姓操劳成疾,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 追问:鲁迅与慈善家有什么不同?慈善家对穷人更多的是同情、怜悯。而鲁迅了解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的处境,为他们着想。五、结尾升华:师:鲁迅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补充资料: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两段。你能说出最喜欢的鲁迅的名言送给大家。六、延伸作业:1、推荐阅读:《少年鲁迅先生》、《朝花夕拾》。2、写出你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解。3、与你的父母一起聊聊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板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水浒传》 爱憎分明笑谈“碰壁” 为别人想得多 横眉冷对千夫指深受爱戴 救助车夫 为自己想得少 俯首甘为孺子牛关心女佣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一、在教学时我采取自学、自悟、自得,然后小组交流,接着全班交流,并上台展示。这样使全员参与,生生互动。在交流时学生上台展示,大胆写出了鲁迅对自己的印象,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交流完每个事件时,我都用巧妙的过渡语连接到全文的情感主线第一段,学生带感情朗读:我想到从此再也不能见到伯父的面了……滴下来。加强了对鲁迅合作者的情感交流,我看到有些孩子读到这儿眼圈红了。二、学生能抓住关键句子和词感悟鲁迅,评价鲁迅。我再适时加入资料补充,拓展了孩子们对鲁迅深刻的了解。在回到第一段时又补充了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片段,全文评价鲁迅后,学生展示了自己查找的藏克家的《有的人》进行朗诵孩子们听了朗诵对鲁迅的敬佩之情越来越深。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他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进行着思维,体验着创造成功的喜悦。三、结尾我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鲁迅名言送给同学:1、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让学生从鲁迅身上受到教益。不足之处:1、开始自学时应给学生留自学时间再小组交流,而我却让他们直接小组合作,没有给学生留思考的空间。2、学生提到鲁迅爱孩子的情节,我没有往透处点拨,让学生理解到鲁迅到广大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他把希望都寄托在青少年身上。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长葛市石固镇花园小学闫秋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格;2、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3、练习为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的几部分的联系。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含义。2、了解鲁迅先生的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忆本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情,用小标题列出。二、理解“爱戴”,探究。精读导学、探究“爱戴”──学习救助车夫的故事:1、教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质疑。2、梳理问题,小组一起学习:(1)、这么冷的天,车夫为什么还光着脚拉车?(2)、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救助车夫?(3)、鲁迅先生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深深地叹气?3、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4、适时小结:指导学生认识旧社会黑暗的现实。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描写车夫的部分,对车夫的同情、鲁迅先生对国家的忧虑。6、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对认为的动作的具体描写来表现认为品质的方法。三、自己学习“谈碰壁”的故事。1、各个小组按“读书质疑──合作解疑”的步骤学习。2、老师参与小组学习,适时点拨。
3、小组交流。4、小结:感受鲁迅先生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和对敌人的无比憎恨。理解其中的重要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5、分角色朗读课文。四、悟“爱戴”,领会真谛,拓展思维。1、收束全文,回归整体。2、升华情感,领悟中心:发学生的感情,怀着悲痛的心情再读课文的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明“爱戴”,学会做人。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做人。【板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谈《水浒》──关心青少年读书──笑说“碰壁”──抨击旧社会──救助车夫──关心劳动人民分──劝助阿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学反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悼念她的伯父鲁迅的一篇文章。由于鲁迅的生活时代和学生的年代相距较远,再加上鲁迅的文章处于旧文化向新文化转型的时期,所以,学生无论是理解这篇文章,还是理解鲁迅的文章都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了很多关于鲁迅的资料。导入的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说说你对鲁迅了解多少。可以结合查找的资料和你所接触的鲁迅的作品来谈。学生提到了鲁迅的原名、作品等方面,还有的学生谈到了《狂人日记》。 故事的处理,我采用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两个故事,学生小组合作学两个故事。在学前两个故事的时候,我重点向学生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比如课堂上我引导孩子“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读书,在书中找到答案。通过读书,学生发现,原来“致敬”、“痛哭”、“送挽联”、“送花圈”这些都是“追悼”的具体内容,人们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在学习“吊唁”一词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吊唁”除了和“追悼”有相同的意思,即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外,还有另一层意思你知道吗?学生不知道,那怎么办呢?查字典解决。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了“吊唁”的另一层意思是对死者的亲属表示安慰。在处理第二个故事中“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的意思时,我让学生按照刚才的读书方法,自己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很快在书中找到了答案。这两段的学习中,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解词的方法,那么今后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会自己学习。我们教师教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不教。感觉学生理解得不是很到位。我想这大概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很远;其次,在第一课时,我介绍时代背景不够充分;再次,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所以,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理解的深度的训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长葛市石固镇花园小学闫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