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寂寞》学案(教师版)语文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寂寞》学案(教师版)语文版必修1

ID:968987

大小: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寂寞》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分析意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寂寞”的内涵。【学习过程】自学指导:诵读课文三遍,读的过程中找出中心意象,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读完后,请用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文本解读”。一、文本解读1.主人公童年的寂寞表现在哪里?(1)他的家里都有哪些人?(2)他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3)试描绘小孩子的一个生活片段。2.主人公中年的寂寞表现在哪里?(1)可以描绘一下主人公一天的生活。(2)他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3)人们是如何对待他的?3.主人公死前的寂寞表现在哪里?(1)主人公是何原因导致死亡?(2)死亡动作、眼神、心理是怎样的?(3)死亡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二、分析意象特点1.《寂寞》中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小孩子是被“寂寞”贯穿一生的小人物的形象,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的寂寞、死时的寂寞。1.诗歌《寂寞》是如何营造意境,表现“寂寞”这样一个主题的?一首八行的诗歌,以瞬息的速度描绘了一个小人物从童年到死亡的静态而缓慢的一生,充满了感情。诗歌从孩童写起,似乎暗示着“寂寞”与生俱来。长大后,日夜操劳,夜间也不得停歇,与夜明表时时为伴,依然是寂寞。最后是孤零零地去了,连生时的这份慰藉也不能带走。诗歌把寂寞挖掘得如此之深。本诗选取了“蝈蝈”“墓草”“夜明表”这样几个意象,作为主人公活着和死亡的寂寞的见证和承担之物,诉说着生也寂寞、死也寂寞的生命形态,突出了这样的一个主题。从结构上说,跳跃性非常大,乡下与城里、童年与成年、古老与现代、生与死,将时空高度概括组织到一起,概括了主人公一生的命运,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宏大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倍显寂寞。2.怎样理解“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如今他死了三个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我们可以听到表针滴滴答答的走动声,死亡的寂静被加深。加倍写出了人生的寂寞,表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控诉。这句话看似一种客观、冷静的陈述,像一种事实报告,冷静到极点,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它对人的心灵的冲击是如此的强烈!这样不动声色的陈述,不仅加倍写出了一种人生的荒唐,也暗含了一种无声的控诉。在回顾自己30年代初的写作时,诗人说他“较多寄情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此诗就是一例。这句话虽然没有点明死因,但这么年轻就死去,无论出自什么原因,都出自社会和命运的不公。为此,由一个乡下孩子的悲剧命运,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对人生寂寞的无限感受。三、比较阅读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古镇的梦 卞之琳  古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1.“梦”指什么?如何理解“做着梦似的”瞎子、更夫“敲不破别人的梦”“敲沉了别人的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指人们贫瘠、封闭、空虚、迷蒙、麻木的生活状态。诗人从古镇的众生相中捕捉到了瞎子与更夫两种类型,借以概括阴惨的社会环境与苦难的人生命运。瞎子、更夫“敲不破……”“敲沉了”表现了这个古镇的人们浸沉在这种生活状态之下程度之深,借以抒发作者极其悲痛的悲剧情感。2.《古镇的梦》反复强调瞎子、更夫“在街上走,一步又一步。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哪一块石头高,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表现了什么?“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表明人们都曾有求于算命先生,表现了中国下层人民每一家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暗写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在命运面前都有着深深的惶惑、痛苦与悲哀。“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什么人家门关得严密?(答案可以见仁见智)或许不得而知,也许这正是此诗的妙处吧。3.如果用《古镇的梦》诗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这首诗意境的特点,你认为哪一个词最合适?说说理由。“寂寥”。诗人巧妙地利用瞎子的算命锣与更夫的梆子这两种声音的传导,来营造悲剧艺术的氛围:古镇上,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都一样的寂寥,一样的清冷,一样的凄凉。这两种特有的声音,使人会产生一种空灵、寂寞之感。在这空灵、寂寞中生存着的中国平民百姓是多么的贫瘠、封闭、愚昧、空虚。 诗的第四节中一个特写,一个病儿的母亲的话:“三更了,你听哪,/毛儿的爸爸,/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老在梦里哭,/明天替他算算命?”更加重了古镇的悲剧气氛: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人们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不知生活在梦中,还是梦在生活中。这些正是“寂寥”所在。4.“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有何用意?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封闭的沉寂的古镇中这一句更能让人感觉到古镇的“寂寥”,这里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手法。2.《古镇的梦》里写到“白天是算命锣,夜里是梆子”。《寂寞》中写“小孩子”到成年到死亡。结合主题,谈谈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白天是算命锣,夜里是梆子”高度概括了白天黑夜一样“敲不破别人的梦”“敲沉了别人的梦”,表现古镇中的人寂寥、封闭、愚昧的特点。《寂寞》诗中也同样高度概括地表现了主人公一生的寂寞。五、学后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