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校:二塘镇中心小学教师:韦阳秋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挽、囫、囵、枣、搞、恍、霜、详、逝、章、咳、嗽”。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学习重难点:1.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2.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3.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教学准备:1.摘抄你喜欢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句子,分析这样写的好处。2.搜集有关鲁迅的相关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12个生字“挽、囫、囵、枣、搞、恍、霜、详、逝、章、咳、嗽”。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前交流:你喜欢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小结:从交流中我们知道要写好一个人就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来描写才能塑造好人物形象,凸显人物品质特点。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出示课件。大家看看这是谁?你怎么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板书课题: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解题: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先生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2.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学习目标:1.会写12个生字“挽、囫、囵、枣、搞、恍、霜、详、逝、章、咳、嗽”。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初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字典或请教同学弄清楚。(1)学习生字。A.我会读【带拼音读(指名读、纠音、)小组读】【去拼音读(指名读、齐读)】Wǎnhúlúnzǎogǎohuǎngshuāngxiángshìzhāngkésòu挽囫囵枣搞恍霜详逝章咳嗽B.我会记:字音---咳嗽字形---枣、嗽C.我会写:枣、嗽[师范写嗽囫囵学生动手写](2)学习新词。A.我能正确读词语: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组内对子互读,指名读、纠音,齐读,男女赛读)B.我会理解词语意思:C、我会用词语说话。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3)自由读课文。小组展示读,评价。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认真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最后一个自然段)1.再默读课文,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第一部分2.作者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生活小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每件事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部分)。4.学习对子讨论总结每一部分的段意,理解第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联系。(1)汇报(第一段讲鲁迅先生得到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或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2)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关系是(果因关系:第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后面几个部分则用鲁迅先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部分是因果关系,第一部分写的是果,后面几个部分写的是因。)5.指导学生加小标题。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吗?教师讲解:小标题比概括段意要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从文中摘录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句作小标题。(1)分小组讨论研究。(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或女佣回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四、总结学习内容。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并抄下来。板书设计: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受人爱戴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通过对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通过朗读的方法辅助学生理解,并且要注意加强朗读的指导。课前交流:有关鲁迅的相关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等。)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同学们回想一下,前段时间我们学习《穷人》《唯一的听众》等写人的文章是从哪些方面的描写去体会人物品质特点了?(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对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体会人物品质)
2.这节课我们不但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对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体会人物品质,还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品质特点。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爱戴是因为他是个怎样的人?出示中心句:“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齐读两遍。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情告诉我们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二、合作探究、交流感悟。1.各组自由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品读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要求:小组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与小组成员交流。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预设:(一)学习谈《水浒传》部分1.学生汇报。出示句子,品读理解: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指名读有关语句。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语言动作:关心爱护青少年。慈爱、宽厚。)伯父为什么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作者听懂伯父的话了吗?他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伯父表面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读书────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带着感情读)1.指名小组再读这件事,看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读书要认真。)师:这短话写鲁迅先生不仅仅是用幽默委婉的语言教育批评我要认真读书,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他真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孩子们想得多啊!(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1.学生汇报。出示画面句子:“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伯父又--------也给了他。”(动作描写----关心同情劳动人民)“这时候-----一口气。”(神态描写----痛恨旧社会)2.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大家从文段中找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作词,我们通过读来感受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怀的深厚感情。
读写结合:你能模仿这段话写一个带有连续动作的句子吗?仿写,交流,评价。3.体会神态描写。师:谁能根据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说说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再看看图中关心同情劳动人民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的。但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自主展示。(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让人民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可见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指名读,评价;女同学读。(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1.女佣的回忆这件事主要写什么?你从中有什么体会?2.生汇报。板书:关心穷苦人男同学读女佣阿三的话,看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小结:从女佣的话中可见鲁迅先生那颗心真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啊!(这三个段的教学紧紧围绕着中心句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外收集的资料,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过度:前面三件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细细品味,我们一定有所收获。(四)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1.学生汇报。(幽默语言:抨击旧社会---顽强乐观)出示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齐读句子,想想听了这句话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让学生知道鼻子扁是天生的,不可能被墙壁碰扁)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在那反动分子横行、白色恐怖的旧社会,进步人士、革命人士常常遭到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反动派很害怕,查抄他的信件,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鲁迅先生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学习对子家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1)从字面分析:天黑了,伸手不见五指,人走 在黑暗中因看不清,容易碰到墙壁或其他障碍物。(2)从句子的含义来分析:“四周黑洞洞的”指旧社会的黑暗;“
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鲁迅这样说就是要揭露抨击旧社会黑暗、罪恶,表达对旧社会的痛恨。)6.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不怕“碰壁”,英勇抗争。)(伯父关于鼻子扁平的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鲁迅先生的话,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7.引导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各角色的语气。学习对子互读,展示读,评读。师生合作读。三、总结全文,探究写法。1.小结:从以上四件事情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憧憬和爱戴,(板书:爱戴)在他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2.课文开头部分与其他部分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果因----更好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四、交流学习收获。预设:1.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鲁迅先生之所以深受别人的尊重是因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2.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写人要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3.我知道了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来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还学会要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品质特点。4.小结。五.作业抄写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词句,并加以评析。板书设计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爱戴\为别人想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