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教案完美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寂寞》教案完美版

ID:969219

大小: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1《寂寞》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抓住文眼及重要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思辨能力,对事物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习惯及思辨能力。2.理解文本通过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的抒发而表达的认识,学会抓住文眼及重要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教学过程和方法1.亲近自然,贴近、联系生活,独立思考与判断。2.交流探究,认识自然与人的关系。3.研究性学习,在比较思辨中进一步培养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在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都追求自然的人居环境,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在美国,真正的富人不是居住在城市,而是住在乡村有山有水的地方,甚至将别墅建在山林间。在中国,正如大家所见的,山间水边的居住理念也已流行了起来。可是,如果让你远离亲戚朋友,远离现代化的生活条件,独自一人,长久地生活在湖泊流水畔、深山老林中,你愿意不愿意?学生讨论(多数不愿意)为什么?(因为那里的生活条件太艰苦,更重要的是,只有我一人,太孤独寂寞了)解说:但是有一个人,他却远离尘俗,孤身一人,在深林间、湖水旁,独立地生活了两年又多一点时间。在这湖滨的山林里,他“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的这些沉思梦想都装入了他写的一本书——《瓦尔登湖》。他就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8226;梭罗先生。1985年在《美国遗产》杂志上列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位居榜首。在现代文明的逼迫之下,人们离纯朴恬静的大自然已经越来越远,一些古朴得令人神往的原始生活已经褪化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是嘈杂、焦灼、浮躁和不安;人毕竟又是自然之子,崇尚自然、向往自然之心难泯,这或许是人们持久不断地喜欢《瓦尔登湖》的理由吧。如今,瓦尔登湖已经成为梭罗追随者们的圣土。[幻灯片投影]《瓦尔登湖》译者徐迟的评价:“《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享利戴维8226;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请同学们静静的地阅读从《瓦尔登湖》节选来的一章文字————《寂寞》。在静静的阅读中,你会感受到什么?你会思考什么?赏析文本,推进新课 一、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我们读完了《寂寞》一文。作者于山林湖水间沉思着些什么?大家先集中研读第3、4、5段。那些话让你感受最深?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感受。可先小组内部探究,再全班讨论。解说1.第三段中“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悒的人也一样。只要生活在大自然之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大自然的事物就是人的伴侣,它可以消除人的忧郁、烦恼、痛苦。我们常常在忧郁、烦恼、痛苦之时到大自然看一看山水,听一听风声雨声,这些情绪就会消散的无影无踪。2.梭罗说,“当这些思想占据我的时候,温和的雨丝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能跟大自然做伴侣是如此甜蜜如此受惠,就在这滴滴答答的雨声中,我屋子周围的每一个……思潮压下去了”,“每一枝小小松针都富于同情心……我的朋友”。作者偶尔感到寂寞,却很快感到了大自然的甜蜜、友爱、富于同情心,得到大自然的恩惠,因而再也不会寂寞了。“我明显地感到这里存在着我的同类”,作者引大自然的事物为自己的“同类”,并暗示“那最接近于我的血统”,说明作者已经把自己完全看成是大自然的一个分子了。我与自然同体,就不会感到寂寞。3.第四段中“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更加接近”这句话简直就是名言警句。人与人的距离不在于空间,而在于心灵。古诗词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以说就是同一个意思。4.第五段中说:“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等等,写了一连串的自然界事物的寂寞,来衬托说明“我”的不寂寞。二、梭罗所说的“寂寞”究竟有几层意思,请讨论分析。(学生讨论)实际上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孤身一人,没有伴侣。就是平常所说的寂寞,从这个角度上看,梭罗把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作为伴侣,人是大自然的最普通的一员,并不具有高于其他生灵的特权,因而并不寂寞。第二层,是说大自然的“寂寞”是一种“寂静”,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梭罗能够自由地沉思,尽情地享受精神的愉悦。因为他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实这种认识,作者在文中有明确的语言点明。请看第1段开始,作者是这样说的———“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请看第7段,作者是这样说的————“太阳,风雨,夏天,冬天,————大自然………这多么的欢乐!”“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青菜的泥土吗?”这两处前后呼应,正是本文的“文眼”。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梭罗沉思的结果:人要融于自然,尊重自然,感恩自然。拓展比较,突破难点1.由梭罗的远离尘世,隐居山林,同学们是否会联想起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呢?(陶渊明)2.我们已学过《桃花源记》。在这篇文章中,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远离主流社会、和谐自然、其乐融融的桃源世界。那是陶渊明心中的一个理想世界。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饮酒》。[幻灯片投影]《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人说,梭罗的对自然的情感和在大自然中的思考,都与陶渊明近似。结合《桃花源记》与《饮酒》诗文所蕴含的思想,结合你所了解的陶渊明,谈谈你的看法。梭罗,可以说是“美国的陶渊明”吗?(学生讨论)结论:有不同也有相同。相同点:1.陶渊明和梭罗的思想是一致的,两人都喜爱大自然,都愿意远离尘世,与自然为邻。2.两人都隐居避世,融入大自然当中,而对自然有着深沉的思考。陶渊明在《饮酒》诗中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的“真意”,应该就是梭罗的“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宁静”而快乐的。不同点:1.陶渊明是回归园田,他有一首诗名就叫《归园田居》,他没有真正离开尘世,只是回到了乡村。而梭罗却是真正隐居在远离现代生活的林间水滨,并感受到那里的“寂寞”。2.两人在自然之中深沉思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陶渊明面对自然的美景,他感到了悠闲,感到了惬意,所以他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真正的隐居避世。而梭罗住在瓦尔登湖,也可以算是“隐居”,却不能说是“避世”。[课堂小结]在“人与自然”这一向度“像山一样思考”模块中,三个学习任务是“欣赏自然”“感悟自然”和“沉思自然”。我们今天学习的《寂寞》的主要任务是————“沉思自然”。确实,我们在欣赏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应该更多的思考:我与自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我能为自然的和谐做些什么?感受大自然的恩泽,负起对大自然的责任我们义不容辞。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