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一班金世艳一、明确目标,进入情境 1、揭示目标。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过春节时,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就用他那京味的语言、“俗白”的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幅画卷,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习俗的特点,习俗的丰富内涵,并体会作者为突出习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朗读歌谣。 现在来读一首儿歌,感受刚刚过去的新年的年味。二、正音读词 ,理清文路。 1、正音读词 轻声: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 亲戚 儿化: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多音:万象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 娴熟 2、理清文路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北京春节的?北京的春节历时多长时间?是从哪天开始,又从哪天结束的?
三、速读全文,分清详略 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人们要做的事情可真不少,可老舍先生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在文章中依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为我们一一道来,做到了脉络清晰,但所用笔墨的多少并不相同,这就是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写文章一定要做到什么?那详略得当的好处是什么? 那么老舍先生是抓住其中哪四个重要日子进行详写的呢?速读课文,找出作者详写的这四个部分。四、深入重点,品读课文 (一)、以组品读(课件出示)读书目标:(1)边读边找 这四个重要日子给你的感受上分别是什么?哪些句子体会到的?(2)边读边想 勾画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想想为什么使自己印象深刻? (3)挖掘内涵 再想想其中哪些习俗还有着丰富的内涵?(4)读出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有体会的语句。(二)、引导交流 一)腊八:1、(课件出示腊八粥、腊八蒜图片)(!)“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2)“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感受到节前人们的忙碌以及对春节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把粥里的各种米、豆、干果比作农业展览会,体会到米、豆、干果非常多。 腊八粥包含着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丰收的美好祝愿。 2、“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老舍先生用词有怎样的特点?对,用词简洁、形象,好像这幅画面就在眼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除夕 1、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什么?对,中国人注重亲情,注重团圆,大家都要在除夕夜吃顿团圆饭。 2、理解“守岁”(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读一读: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思,一重意思是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重意思是孩子们守岁,有为父母延寿的意思。 “守岁”的内涵? 3、指导朗读 三)正月初一: 1、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铺户们,伙计们 2、这些习俗有着怎样的内涵呢? 3、指导朗读。读出这悠闲的感觉
四)元宵节 1、数量多、种类多 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指导朗读,读出花灯的特点 2、大家都吃过元宵,那你们知道吃元宵的内涵吗? 3、指导朗读。感受元宵节的红火与美丽。五、小结所学,总结写法 作者以时间为序,详略得当地进行布局谋篇,而且抓住主要风俗的特点来描写,才使得我们印象深刻。学习作者这些表达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六、作业布置 读“阅读链接”中两篇关于春节的文章,体会与《北京的春节》一文不同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忙碌 时间为序 除夕 热闹 详略得当 初一 悠闲 抓住特点
十五 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