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北京的春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二)能力培养点1、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三)德育渗透点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三、教学准备:有关家乡过春节的资料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伴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已经结束,谁能说一说这个春节你是怎么过的?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出示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听写生字新词。2、同桌互相批改。3、教师巡视,并记录错误率较高的生字词。
4、独立订正,做到快、静。5、集体纠正错误率较高的字词,并交流记发。三、学习目标(一)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四、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借助工具书,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8分钟后比一比谁读得最好)五、汇报交流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笔圈出他读错的地方。2、同学之间相互评论、纠正。说一说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3、找刚才读错的同学再读。六、学习目标(二)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七、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下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弄清楚作者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些活动。填表时可以同桌合作(10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填的又快又准。)时间风俗习惯八、汇报交流1、请同学汇报自己填写的表格,其他同学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一会一起讨论。(风俗习惯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八 腊八粥,腊八蒜腊月初九至小孩:买杂拌儿,买爆竹,买
腊月二十二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初六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2、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3、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4、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九、自由朗读课文,练习难读的句子。1、自由练读: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读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十、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第二课时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腊月 熬粥 饺子 腊八 蒜瓣醋 年糕 逛庙会翡翠栗子榛子二、复习导入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2、主要内容: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三、学习目标(一)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清详略。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四、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五分钟后比一比谁找得准读得好。)五、集体交流:1、指名说一说文中哪些内容是详细描写,哪些是略写。2、其他同学提出不同意见。3、集体交流。(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4、你觉得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六、学习目标(二)通过想写片断,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七、自学指导(二)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再细心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结合自己的过年感受,做一些批注,也可以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准备和大家交流。(8分钟后比一比谁是最会学习的孩子。)八、交流重点句子与体会1、腊八:(1)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腊八粥的材料很丰富,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2)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
家家吃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全”,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体会到人们不管再怎么忙也要庆祝除夕,当然和热闹。也看出人们对除夕的重视。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3、正月初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1)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与除夕作对比说明除夕的热闹。)(2)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通过这些人的活动描写反映了大年初一的丰富多彩的生活。)4、元宵: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1)灯的数量多(2)灯的种类多(3)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九、拓展总结,布置作业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十、板书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爆竹烟火、酒肉香味、悠闲娱乐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