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及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年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去感受这欢庆、吉祥、热闹的春节同时去感受老舍先生精彩的文笔。二、整体回顾课文内容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在这么多的好日子里,作者祥写了哪几天?2、教师随机板书: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二.精读深悟,朗读展情,体会写法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在整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其他的节日,这样你们会了解的更多。交流重点如:(一)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方法:你们家的粥是怎样做的?——生说——师引导——我们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样写的——引导学生读句子——从写作手法上你发现了什么?——生说(老舍先生语言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方法:出示腊八蒜图生看图描述——老舍先生只用了两个词来形容的同学们读一读,再次体会他的语言风格——生读句子(二)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师:同学们来读读这段,你发现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 2、师:再来读读这段,体会一下围绕总起句是怎样体现热闹的。3、预设:“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4、生回答 5、师总结:“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及自己的寿命。简单说,守岁就是象征把病疫、灾难等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6、指导朗读
师:你能读出这热闹的除夕之夜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三)正月初一 师:你们在初一这一天干什么?我们随老舍先生去看看北京的小孩在初一这天干什么?快速读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件播放逛庙会的情景图,学生看图之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意图:在丰富学生见识、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四).元宵节。体会灯多、场面热闹,学习作者总分总的写作特点1、师:除夕的热闹劲还没过,转眼间……2、总谈这段侧重写了什么。3、勾画描写灯的句子,并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勾画批注(教师巡视) 生交流: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学生边汇报教师边出示花灯图片(放花灯图片:宫灯 花灯 纸灯 龙灯)4、指导朗读师: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加上香甜美味的元宵,令人陶醉,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先自己练习读读。5.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生练读学习总分总的写作特点6.师:读了这一段我们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元宵节的红火而美丽,那么在写法上你有没有发现呢? 总――分――总 三.学生图表总结重点节日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四、总结拓展,升华感情1师:大家被春节的魅力吸引,老师也是如此。其实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节日,谁能说一说?2生: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3师:2008年国家调整了假日安排,这些节日开始放假,能体会到这样做的用意吗?4生:我感受到人们想要好好的过这些传统节日。 我感受到国家正在努力地保护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5师:这些历史悠久的节日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心理,每一个节日都积淀了太多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6深化主题,课件出示对联,全班齐颂关注热爱民俗文化,继承发展民族遗产 继往开来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腊八 熬粥 泡蒜除夕 热闹正月初一 逛庙会正月十五 红火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