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
新课导入猜谜语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铜锣(猜一个节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其民风民俗更是多姿多彩,穿新衣、贴年画、吃饺子、放爆竹……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一起去北京过春节吧。
目标导学1.会写“旬、熬”等14个生字;能正确朗读并书写“腊月、展览”等词语。(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重点)3.细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难点)
作者简介作家名片: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1950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知识备查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年关”的由来:传说很早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居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叫它“年”。每年除夕它都出来捣乱,吃人伤畜。玉帝派遣天神把它捉住,关进山里。有一年除夕,“年”挣断了铁索,又窜回村里去吃人咬畜。村民们手拿锄头和镰刀与它拼死搏斗,才将它赶跑。第二天,大家相互登门庆祝幸免于难,这样就有了“拜年”的习俗。
时间一长,人们又逐渐摸索到了“年”的弱点:怕光、怕红色,而且怕声响。所以,除夕之夜每家每户贴春联、放鞭炮、点明灯,这样就将“年”吓得不敢出山害人了。可是,“年”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因此每到除夕,人们都担心它会再出来害人,感觉过年就像过关一样,因此才有“年关”这一说法。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代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源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春节的来历
庙会是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字词学习左右结构上下结构醋、饺、拌、榛熬、蒜、翡、栗、筝、麦、寺半包围结构左中右结构旬、逛鞭
旬xún勹组词:上旬下旬熬áo灬组词:熬夜熬汤造句:商场下旬的销售额比上旬高。造句:王老师经常熬夜为我们批改作业。
蒜suàn艹组词:鸡毛蒜皮大蒜醋cù酉组词:米醋陈醋造句:他们俩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吵起来了。造句:这道菜醋放的太多了。
饺jiǎo饣组词:水饺蒸饺翡fěi羽组词:翡翠造句:小明非常爱吃妈妈做的水饺。造句:这块翡翠真漂亮。
拌bàn扌组词:拌嘴凉拌榛zhēn木组词:榛子榛树造句:我不喜欢和小伙伴们拌嘴。造句:那座山上草木榛榛。
栗lì木组词:板栗栗子筝zhēng组词:风筝古筝造句:现在正是吃板栗的季节。造句:他睁大眼睛一看,原来是风筝线断了。
鞭biān革组词:鞭策教鞭麦mài麦组词:小麦麦芽造句:我们经常要鞭策自己努力学习。造句:今年的小麦丰收了。
寺sì土组词:寺院寺庙逛guàng辶组词:逛街闲逛造句:这座寺院很大。造句:他们约好今天去逛街。
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笔顺学习吧!
初旬熬夜米醋蒜瓣饺子翡翠杂拌榛子栗子风筝鞭炮寺院麦芽糖贴对联逛庙会二、好词好句
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娴熟技能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整体感知
叙事与写人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优秀的叙事散文不但生动地告诉人们某些事情,而且事情中的人物也是个性鲜明的。试说说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人物?有什么感受?深入阅读解析:小孩子春节前夕要做的三件大事,符合小孩的性格特点,烘托出春节到来的喜悦心情;男人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还有逛街、比赛、看庙会等一些活动不仅反映了人物的轻松自在,也让人感受到不同身份人物的个性特点。
时间风 俗 习 惯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1.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2.作者主要从哪个角度来描写“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他是从哪几个面写的?3.“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思考探究
作者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
同学们,这一课学习的生字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大家来检验一下,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听写吧!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课后题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1)北京人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过后大人们忙着预备过年所需的物品,孩子们则准备各种玩意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要吃糖,放鞭炮。除夕这天非常热闹,家家酒肉飘香,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晚上要吃年夜饭、守岁。
正月初一拜年,接待客人。正月初六,逛庙会、逛天桥、听戏。元宵节到来时,处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燃烧放起花炮,这一天都要吃元宵。正月十九北京的春节才宣告结束。(2)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春节前夕孩子们要做的三件大事,买爆竹、买零七八碎儿的食品、买各种玩意儿,因为这些也是我们在过年时喜欢做的。
2.参考答案: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3.参考答案:示例:大年初一鞭炮休息了。可不是,昨夜一整晚都听见外面噼里啪啦,声音可响了。新年到了,要出门拜年,我们的小嘴儿像是抹了蜜似的,逗得长辈乐呵呵的,为的就是多拿点红包。果然,长辈们不住地给我们发红包。过年的欢畅真是说不完道不尽啊!
4.参考答案:《过年》表达了作者对过年的特殊感受——不特别喜欢过年。原因诸多,如“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天天打扫剩菜”,守岁时“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等。同样是写过年习俗,本文与课文《北京的春节》所表达的感受截然不同。
《除夕》通过回忆的方式,写了闽南老家除夕的情景,展示了老家过除夕的风俗习惯。同样是写除夕,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各用了一句话来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本文和上一篇短文却对此进行了生动、详尽的描写。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