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师樊元罗课时1/2课型精读时间2010年上教材简析《北京的春节》对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全文共13个自然段。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北京过年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4.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确定三点重点: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德育点: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重点语段的课件2、学生准备:收集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二、预习交流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3、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1、1、学生听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2、说说你的感受。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交流汇报,4、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五、总结评价:六、课后延伸: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开心热闹,字里行间里流露浓浓的年味。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习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3、学生有感情地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板书设计14、北京的春节 / 除夕灯火不断,吃团圆饭,守岁 春节的三次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 \ 正月十五放鞭炮,吃元宵教学反思回顾本课的教学,我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是以读促悟。每一个学习目标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完成,老师极少去代替。二是充分发挥了阅读链接的作用,并有目的地进行了一些拓展。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三是进行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