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七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平实洗炼的语言将老北京春节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娓娓道来,也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一幅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图。全文共7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腊月初、腊八节、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几个特别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蕴涵浓浓的京味,散发着节日的喜庆之气。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继续练习独立识字,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1.通过探究学习,学习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初步学习围绕中心写具体的习作方法。2.通过同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老舍先生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学生有丰富的体验。然而对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学生了解不多,因此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读和说的训练,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课件,学生欣赏人们欢渡春节的画面。看完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欣赏老北京春节的图片,那时候的北京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设计意图】生动的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带进春节特有的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出示学习要求:1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你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2 默读课文,讨论北京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把有关的时间画出来,在这些时间段里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写表格。3 哪些日子的风俗写得详细?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详细写了什么;哪些句子写得好,读一读,并做出批注。【设计意图】出示学习要求,给学生提供了互动的空间和对话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三汇报交流,研讨重点同学们讨论得这么热烈,老师想知道你们讨论得怎么样了?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1、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3、北京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表格展示给大家?4、学生选自己喜欢的部分准备比赛,研究问题如下:(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2)哪些句子写得好,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5.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1)闯关一。师反馈评分。(2)闯关二。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激励学生。【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 教学中初步渗透体会详写与略写的表达方法,这里的设计选择了“欲擒故纵”的方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概括出叙述顺序,老师提示质疑,重读课文,锻炼缜密思维,然后了解文中详写与略写的日子。既遵循了学习的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四、总结全文,诵读童谣。五.作业超市:1 写一写你们家是怎么过春节的,可以仿照老舍先生的写法,按时间顺序去写,注意详略得当。
2 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设计意图】“作业超市”是一种创意,它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创造的空间。“超市”里的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活泼的形式和贴近学生特点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延伸了课堂。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教学反思老舍先生的作品堪称中国白话文的典范,再难懂的道理,再难叙述的事件,到了语言大师老舍的手中,都会变得那么直白,通俗易懂,由此可见老舍先生的语言功底之深。我在教学本文时,是卯足要认真了劲,下透了功夫,光花在查资料上的时间,足有一周之多。你想,老北京风俗习惯多了去了,尤其是春节这个隆重的庆典。《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我在教学中重点做了以下几点: 一、下大力气抓好阅读教学
读过老舍先生作品的人都知道,老先生的语言风格与众不同,大多作者都是尽量的把文章写的深奥,多使用术语,而老舍的作品语言风格是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没有做作,语言少了雕饰,朴实自然。小学生初读老舍的作品,往往产生误区。初读课文,就有学生提出:老师,这篇文章太浅显了,全文连一个成语都没有,好学。我忽然发现,如果不下功夫指导朗读,就不能理解好作品的思想内容,我及时调整了教学预设,把重点转向阅读,重点部分、重点句子老师及时范读,稍难理解的句子在讲解的基础上在重点读。读着读着学生的情绪上来了,渐渐读出来老舍的语言风格,对文章的整体有了较好的把握。二、要认真领悟表达方法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所写内容时间跨度较大,场景描述较多,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路,把握住整体内容。文章包含的内容如此之多,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作者的取材方法,怎样才能安排好这些材料,使文章的表达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再者,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如腌制腊八蒜,熬制腊八粥等句子。作者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北京的春节习俗,实际上是向我们展示这种民俗的内涵,她代表亲情、乡情、祝愿、期盼、团圆,以及由此反应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这些表达方法我在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收到的效果还是蛮好的。三、不适时宜的进行小练笔 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是看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一位老师的语文教学成绩的评价,但从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可看出。如果小学毕业了连一篇记叙文都写不出来,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位老师的语文教学一定不能算成功。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节日,我们这儿过春节有什么习俗,仿照老舍先生的写法写一写。事实证明,学生还真的领会了老师的意图,大部分同学的文章挺有感染力。对此我还是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