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京的春节
作家简介: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以优秀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济南的冬天》、《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自学指导(一)1、自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圈画出生字词并识记。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空竹庙会腊八粥截然不同万象更新3、通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先自学,再组内交流。时间5分钟
读准这些词语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杂拌儿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以娴熟技能张灯结彩麦芽糖熬腊八粥彩排鞭炮截然寺院彩绘逛庙会寺庙预备
轻声:饺子榛子栗子风筝规矩掺和红火儿化: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多音:万象更新正月间断分外
腊八粥:空竹:庙会: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空竹
腊八粥庙会空竹
截然不同:万象更新: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热闹、喜庆、祥和、团圆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思考2: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上年货儿童放假新年的“彩排”除夕以前除夕元旦光景初六开张元宵节(春节的高潮)
自学指导(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自学,再组内交流。时间5分钟
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八腊月初九到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过小年,放鞭炮,吃糖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腊八十五初一除夕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语言通俗有趣。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这两个词,我们能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俗语★说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最冷的时候开始的。返回
1.腊八这天,人们做些什么?有什么特点?2.你从中感受到老舍先生怎样的语言风格?小孩欢喜,大人忙乱通俗、简练、有趣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让我们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这段话从哪几方面来写“除夕真热闹”呢?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重视团圆,重视亲情
②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现“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①通过人们的活动来衬托“热闹”。“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贴上了”“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包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万不得已必定“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A、从“味、色、声”上体会到除夕真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B、从人们的活动中体会到除夕热闹。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味色音除夕真热闹
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吧。返回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返回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异同?2.人们在这一天都在做什么?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都在休息。但同样热闹。轻松自在、喜庆、祥和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一个“又”字,你看出了什么?第一次高潮:除夕真热闹。第二次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第三次高潮:十五元宵节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文章结构、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数量多种类多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热闹喜庆
思考6: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请问他是从哪些方面写灯的?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文章。围绕“灯”,先写“灯展”,再写“观灯”。写灯展,先写哪些地方有灯: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再写灯的用材:有名的老店的灯常常有几百盏,“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还有“制成各样的冰灯”。然后写灯的形状: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最后写灯的种类:有“走马灯”、“宫灯”、“纱灯”等。
【场面描写】【重点段落】(“元宵上市----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①从几个方面来描写:②描写的特色:品读回顾:灯的数量多,灯的种类多,吃元宵。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残灯末庙春节结束了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的最后一天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北京的春节
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种方法就是详略得当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写。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