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课文中词语所体现出来的北京韵味,体会老舍语言京韵十足的特点; 2.随着文字的进程,在感情朗读中,让画面立起来,感受老舍笔下好一幅元宵灯会图景; 3.感受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的风俗美,体味老舍语言的独特味道。重点:从语言中感受老舍笔下好一幅元宵灯会图景;难点:体味老舍语言的独特味道,学习这种写法。一、导入。回忆第一课时内容,由老舍本人关于元宵节的一段话中“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人都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呢,处处张灯结彩,红火而美丽。”引出元宵节。二、学习元宵节。1、请大家自由读十一、十二自然段,看看哪个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元宵的那一片红火与美丽。2、学生汇报。“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型各色……故事。”A语段中用了四个“有的”,让我们感觉——灯很多,多到眼睛怎么样——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请你读一读句子,读出这种感觉。B这四个分句还有个奇妙的现象,你发现了吗?(其中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全部都是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只是简单的反复吗?比较句子,把这些词语去掉,对比一下,你觉得怎么样,还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吗?目不暇接呢?这种一义多词的“重复”,让读者感受到现场灯很多,眼花缭乱的情景,这就是重复之美。C此时,来赏灯的群众中,可能有北京本地人,也可能有出差到北京的南方
人,还可能有……,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读这段话。“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叮叮地响。”A这个句子也写灯,与刚才写灯,区别在哪?(简洁)那为什么不跟刚刚一样加那些重复的词呢,那个不是很美吗?一样,对比一下加上这些词的句子,你还觉得它美吗?(不合逻辑,累赘)B齐读句子,感受一下不一样的简洁美。1、到处都是灯,老舍是不是忘了什么呢,元宵节怎么不吃元宵呢?吃什么样的元宵,什么人吃元宵?写了吗?为什么不写呢?展示齐白石画虾图,学习留白,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也有它自己的美。句子练习:老舍先生虽然没有写吃元宵,但是我们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一、小结。文章按时间顺序来写,写了不同时间段的北京的春节的场景,但是又有详有略,抓住春节中的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进行详写,让我们看到了灯火通宵的除夕和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希望同学们今后习作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四、拓展延伸。学习“阅读链接”并与本文对比,都是关于除夕做年饭吃年饭的描写,与课文相比,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老舍的这篇文章只用了一句“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一笔带过;梁实秋则用反话的写法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斯妤呢,则是用较浓的舒晴色彩写出闽南出席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一样是写除夕,却运用不同的写法,这就是个性,这就是特色,我们同学今后习作也应该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6、北京的春节重复之美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简洁之美留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