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镇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六年级学科:语文编写教师:袁海琴上课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备课组长签字:袁海琴包学科领导签字:课题北京的春节课型教学思考:学习内容北京的春节导学目标1认知目标:自觉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2.能力目标: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3.情感目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知识重难点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及品味作者的语言风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目标引导1、播放歌曲《恭喜恭喜》2、教师谈话:“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 伴随着一首欢快的旋律《恭喜恭喜》,我们又走进了新春佳节,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去北京过一回春节,开心吗?(板书题目)3、简介作者二、自主学习
导学过程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⑴同桌互查读文情况。⑵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⑶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三: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3、分清详略: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教师根据回答板书:腊八 除夕 初一 十五) 四:巩固检测课后作业:(选择喜欢的日子查找有关资料进行研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出目标二、合作交流:
喜欢同一日子的同学组成小队,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三、交流展示;感受春节(一)腊八队1、指名小组代表汇报,其他成员补充。2、指导理解重点句子:(课件出示图片以及文字) 句子一:“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1)这到底是不是粥,为什么又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用了什么修辞?(2)资料补充:腊八粥起源于北宋年间。最早的发源地是我们河南开封,当时称为汴梁。一些寺院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会熬一种“七宝五味粥”赠给百姓。这种七宝五味粥被公认为是腊八粥的起源。腊八粥谐音腊八祝。在民间有祝福农业生产的意味。(3)引导朗读:教师创设情境:对,正是由于腊八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材料丰富品种众多,所以,作者说-----腊八粥里面包含了人们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将五谷丰登的景象浓缩的展示出来,所以老师说——腊八粥包含着人们丰收的喜悦,新年的快乐,以及对来年农业生产的美好祝福,所以大家说—— 句子二:“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1)翡翠是什么?句中把什么比作翡翠?(2)指导朗读:怎么才能读出色味双美?
(二) 除夕队1、指名汇报。2、其他补充(比如年的传说)。3、重点理解:(出示课件)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1)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2)知识补充:如果真的有家人不能回家,人们通常回给他留下一个座位,摆上一副碗筷,象征着已经团圆了。(3)感情朗读全段。(三) 初一队1、课件出示汇报内容:(1)课文主要讲了初一的哪些风俗?通过合作交流,你们还发现了什么?(2)老北京和我们现在过春节有没有不同呢?虽然还在拜年但是方式有没有创新呢?2、重点理解:正月初一的光景和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扳子,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1)你从“铺户都上着扳子”体会出什么?(老舍先生生活的时代有很多生意人为了和家人团聚过春节是要关门停业的。)(2)对比感悟: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店铺春节不放假。比如说很多超市,就是全年无休,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让人们在春节也能购物
逛商场,心情也就更好了。所以,那些坚持工作的人牺牲了自己的春节,他们是多么可敬。让我们齐声向他们道一声谢谢:“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你们辛苦了!”(四) 正月十五队1、指名汇报:课文主要讲了正月十五的哪些习俗?2、谁能读一读写花灯的句子?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水浒传故事。3、出示课件,展示图片4、教师谈话:走在这样的大街上,看到这喜庆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呢?5、朗读体会。(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师: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作家却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⑴课文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⑵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又是为什么?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五、教师小结:我们中国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名族的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这些历史悠久的节日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心理,每一个节日都积淀了太多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正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之所在,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幅对联表明(课件出示对联,全班齐颂) 关注热爱民俗文化(上联)继承发展民族遗产( 下联)继往开来(横联)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播放《欢乐中国年》)六、巩固检测1、课外拓展:搜集我国其他民族春节的民风民俗,并做好记录,为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准备。2、小练笔:家乡的春节
教学反思: